斜颈
小儿斜颈临床常指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颈部缩短并向一侧偏斜畸形,同时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患侧面部小于对侧。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得以治愈。
临床表现 1.斜颈畸形 婴儿出生后其母亲可发现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2~3周后斜颈畸形更加明显。将头转向健侧明显受限,症状较轻者应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此症状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日益加重。 2.颈部肿块 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2周内可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以发生于右侧者多见。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一般在1~2个月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此类患儿中有一部分可发生肿块不消失并产生肌肉纤维化和挛缩引起斜颈畸形。 3.颜面部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2岁后即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此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 除上述主要表现外,本症尚可合并先天性髋臼脱位,足内外翻及其他畸形。
矫正方法 医院按摩,患者家长掌握手法操作要点后自行在家按摩,既方便也易于坚持。方法是用手指对挛缩的胸锁乳突肌进行柔和的捻散捋顺边揉捻,每次20分钟每日3~4次动作轻柔,轻度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可以逐渐得到舒展头颈姿势恢复正常。 持续将头牵向健侧每日50~80次左右,可分次做。做时把患儿平放于床上,父母用双手按住其头,将其下颌转向患侧肩部(即颈部包块处),转过去之后停顿0.5分钟左右,让肌肉处于拉长伸展状态。手法要轻柔防止用暴力。
注意事项 1.早发现、早治疗。一般小儿生后10天就可以手法治疗。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5—20分钟,疗程1—6个月。80%-90%可通过保守治疗痊愈。 2.重视姿势矫正对斜颈的孩子应采取正确的姿势纠正。哺乳时,孩子取患侧卧位。睡觉时调整卧位位置,使阳光或灯光照在病侧;发声和发光的玩具也要来自病侧;并可用枕头垫在病侧。母亲坐位横抱孩子时要让病侧向上,通过抬头,训练颈部的肌肉。 3.注意临床鉴别诊断,因颈椎结核、肿瘤、骨及关节发育异常引起的斜颈和局部肿块,不能用推拿治疗。
Believe
咨询电话
中医健康养生部仲枢(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