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健康绘↑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各种各样恐怖的疾病围绕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癌症,更是让人闻之色变,其实说到治疗,更重要的反而是预防,那么如何预防癌症呢,以及怎样治疗疾病呢,这一点是很多患者心中都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怎样判断出癌症早期信号吧。
癌症离我们有多远
癌症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据年的统计数据,全球有新发癌症病例万,死亡万,估计至年新发癌症病例将达到万之多。
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万,死亡人数万。癌症已成为人类第一杀手。
癌症患者经常出现在我们的亲朋好友、单位同事、隔壁邻居中……癌症就在我们身边。
谈癌为何色变
目前癌症的现状是:大部分癌症发现时已为中晚期,治愈难、易复发、死亡率高、生存期短、治疗过程痛苦。在大部分人眼里,患癌就等于判了死刑。
生活中有太多成功者和名人突然被癌症击倒,给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家庭留下许多遗憾。
战胜癌症,早发现是关键
癌症是一类难以预防的疾病,中晚期癌症治愈的可能性又很小,而早期癌症的治愈率可达65%以上,有些肿瘤可达90%以上,因此,战胜癌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癌症。
由于癌症早期常无特殊症状,甚至毫无症状,故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主要是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和人群筛查完成。
目前筛查癌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化验血肿瘤指标及B超、CT、MRI、PET-CT等检查,但这些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发现有异常时往往已是中晚期。因此迫切需要根据癌症的发病机制开发早期筛查癌症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通过B超、CT、MRI、PET-CT等检测肿块的存在,但至临床发现肿块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因此迫切需要根据癌症的发病机制开发早期筛查癌症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基因突变——癌症特异的早期分子标志
研究表明,癌症是环境因素与细胞遗传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多因素、多阶段与多基因作用的结果,是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因此癌症是基因病。
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通过复制、表达、修复,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在人类众多的基因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可引起细胞癌变。
癌症在形成实性肿块以前,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的过程已经发生,而且这个过程可能已长达十余年、甚至更长时间。
在这期间,癌细胞还没有形成明显的肿块,但已有微量肿瘤DNA释放到循环血液中。
癌症的早期筛查——循环肿瘤DNA检测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癌症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已发现了不少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基因(称驱动基因)。
通过高通量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循环血液中这些基因的突变,可以筛查早期或超早期癌症,评估放化疗的疗效,预测靶向药物的疗效,监测术后早期复发等。
医院肿瘤科应用目前最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用于肿瘤早期筛查及治疗后定期监测复发与转移,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可用于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14种常见高发癌症的突变检测。
只需抽取5毫升血,便可对人体与肿瘤相关的38个基因、个突变位点进行全面筛查。
适用人群包括肿瘤高危人群
1、45岁以上,长期生活在大城市,工作压力大的职业。
2、有肿瘤家族史或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
3、因职业和环境原因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线。
4、有癌前病变或良性肿瘤人群,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肠腺化生和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残胃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声带息肉,甲状腺结节,宫颈糜烂,宫颈息肉,皮肤角化症,粘膜白斑病,皮肤慢性溃疡等。
5、长期吸烟、饮酒者,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导致肥胖者等。
6、也适用于癌症手术后复发的监测及放化疗后疗效的评估等。
若发现有癌症相关基因突变,虽然经临床检查未发现肿块,但提示机体已存在突变的变异细胞,预示可能是超早期癌症状态(分子癌变),通过早期干预可降低癌症发生风险。
若经临床检查已发现肿块,通过检查相关基因突变,可针对突变基因进行个体化靶向治疗,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对曾患癌症的患者,如血液中发现既往的基因突变类型,预示可能有癌症复发迹象。
因此,对于肿瘤高危人群及肿瘤患者,采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突变检测,有助于癌症的早期诊断、早期评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每个人都可能得癌,因为我们身上有一种“原癌基因”,只要受到外因刺激,也许就会被激活。而这种外因,往往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国际抗癌联盟曾发表报告称,全球每年有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高达四成原本可以在生活中自检预防。癌症早期能从哪些部位看出来?
乳房
女性通常应于月经过后一周内实施乳房检查(若已停经则任选一天)。
脱去上衣,在穿衣镜前观看两侧乳房是否对称,皮肤是否光泽,色泽是否正常,有无静脉扩张和水肿。
之后双臂上举,观看两侧乳房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乳晕的颜色是否一样,皮肤有无点状凹陷,有没有橘皮样改变,是不是存在区域性凹陷(酒窝征),乳头皮肤有无脱落或糜烂,乳头有无提高或回缩现象。
头部
先看脸部左右是否对称、浮肿,疙斑有无增加或变化。再看眼白是否发黄、发红,眼睛是否苍白无神,服角正不正常。
然后用食指轻推鼻尖向上,看鼻孔内有无变化,再轻模鼻子外部,看是否肿肤或不正常。最后以双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模耳朵,现察是否会有疼癌和硬块等。
用食、中二指轻轻触摸、移动头部周围所有的淋巴结组织,包括耳前、领下、领下、扁桃体、深颈链、锁骨以及耳后、枕骨、浅颈部、后颈链等处,注意大小、形状、轮廓有无异常,若有则应注意是否有单侧的鼻塞、流鼻血或耳塞等现象,要尽快就医诊治。
口腔
先观察嘴唇的颜色、张合活动度和形状是否有异。再开口检查注意观察唇红及舌背部有无无痛性红色或白色斑块和异常硬块。
两颊内部动膜及牙龋有无红肿、变硬、变厚、斑点(尤其是白色的斑痕)。还有伸缩翻转舌头,观察是否有振颤、不对称、活动不自如及颜色异常,表面、舌尖和边缘有无曲张、肿大。
其次,用双手触摸腮腺面颊部、颌下及颈部,观察有无无痛性包块或肿大淋巴结。需要警惕的口腔癌先兆症状有:1.口腔黏膜上(上下唇、舌体、牙龈等)有固定性溃疡,经治疗3~4周后仍不愈者。
皮肤
检查要彻底细致。从头到脚底,仔细察看每一寸肌肤,包括胸、康、背、臀及四肤,特别不要忘了腋下等隐蔽部位,观察是否有不正常的变化。
自査了解身体上的胎记、斑点。其中要格外注意新生斑点和两三个月不能痊愈的疼痛点,以及增大或颜色发生改变的斑点。
皮肤癌早期斑点呈扁平或凸起状,有时轻微刺激就会出血,或者无缘无故结痂。特别是结痂后长期不消失的,更要引起高度重视。
再举起两臂,做同样检查。其次,仰卧,一手枕于头下,一手以五指指腹按顺时针方向由外向内轻轻压摸,查是否有硬块、增厚或疼浦,两手交替做。需注意外侧上方部位及腹下淋巴结有无异常。
分泌物
观察痰的颜色、浓度、气味及是否掺有血丝。再看尿的颜色、流速、尿量有无交化。其次看看大便的颜色,有无血块、粗细、于硬变化等。
腹部检查
先观察腹部外形、纹路、颜色及血臂、毛发有无异常变化,肚脐有无变色或分泌物。然后身体平躺、两膝曲竖,放松腹部,双手五指并拢轻压摸腹部,检查是否有硬块或疼浦。
预防癌症,在饮食上要遵循3个原则
第一,不要过油
调查显示,如果油、动物蛋白的摄入量增加,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的发病率就会上升。
高温煎炸食物会产生苯并芘、杂环胺类化合物和丙烯酰胺,与妇女肺腺癌可能相关,而水煮及微波炉蒸则不发生。
第二,不要过细
现代人吃的粮食过于精细,使得纤维素的摄入量大大降低。纤维素能吸附大量水分,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从而可以预防肠癌发生。
第三,不要过咸
亚硝酸盐是导致肿瘤的第一杀手。
通常条件下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只有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体内又缺乏维生素C的情况下,才会对人体引起危害。如果吃的过咸,会破坏胃黏膜,促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目前常用的肿瘤筛查包括有创和无创两种,总的原则是首选无创、无放射线的,假如采用这些检查,还不能确诊病情,再选择有创的和放射线检查。
1、B超检查
可以非常清楚地看见腹部肿瘤,如肾癌、肝癌,盆腔内肿瘤,如子宫内膜癌、盆腔癌、卵巢癌等,可判断乳腺、颈部肿物的位置、大小、鉴别其良恶性。
检查频率:健康人一年检查一次。对于乳腺癌,40岁后就该每年做一次钼靶结合B超的筛查,35岁以下的女性更应首选B超。
注意事项:做消化道超声前3天最好禁食易发酵产气的食物;检查前1天晚上吃清淡饮食;当天检查前需空腹,禁食禁水;做盆腔超声前需保留膀胱尿液,可在检查前2小时饮毫升左右开水,检查前2—4小时别小便。
2、X线检查
目前比较常用的是肺癌筛查,即胸部螺旋CT检查和乳腺癌筛查。
检查频率:中老年人,特别是嗜烟者,应列为肺癌重点普查人群,每半年至1年检查1次。50岁后可每年做一次乳腺X线筛查。
注意事项:尽可能减少受照量,最好仅暴露被检部位,尽可能减少曝光时间。除此以外,婴幼儿、孕妇、有生小孩打算的青年女性应远离。
3、内镜检查
适用于肠癌、胃癌
检查频率:40岁后,建议去做一次胃镜检查,可将胃癌扼杀在早期萌芽中。尤其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以及有胃癌家族史者,更应每年做一次检查。而从大肠腺瘤发展到大肠癌通常需要5—10年时间,因而筛查很有必要。50岁后,应每年查次大便潜血试验,5年查次肠镜,家里若有亲属患肠癌,最好从40岁开始。
注意事项:检查前三天宜吃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不吃果蔬,检查当天早上禁食早餐。
4、抽血检查
现在一般常规体检中都有肿瘤标记物检查,除此以外,前列腺的筛查,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抽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检查频率:肿瘤标记物最好每年查一次;50岁以上的男性都该在体检时检查PSA,每年一次,如有异常,应复查两三次,排除炎症的可能。
注意事项:假使标记物数值异常,有可能提醒肿瘤的存在,应进一步做CT、B超明确诊断。
5、宫颈涂片检查
适用:宫颈癌检查频率:初次房事后的三年可每年做次宫颈涂片检查。30岁后可依据风险因素检查,倘若三次或屡次结果连续为阴性,可以减少受检次数。
注意事项:检查最好躲开月经期,假若有妇科急性炎症或感染,最好等病愈后再做,计划检查前24—48小时内不要冲洗阴道。
结语:癌症是一个让人十分恐惧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导致患上癌症这种可怕疾病的呢,如何在早期发现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上文中就为大家介绍了一些相关事项,平时一定要注意爱护自己的身体,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