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诸葛亮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超声误诊分析
某年某天工作之日,一位甲状腺术后来复诊的患者走进了诊室,医院强大的病历系统及患者的自述,我对该患者的就诊之路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详细检查后告知其该项检查一切正常之后,该患者毫无负担的走了出去。而我开始对这个病例的术前情况产生了兴趣。
病史:患者,女,38岁,半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部一肿物,时有疼痛,无发热、皮肤瘙痒,无心慌、手抖、饮水吞咽困难。近半月肿物变化不大。
体格检查:
查体:Bp/80mmHgT36.5℃P80次/分R20次/分
专科检查: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可扪及多枚结节,左侧较大约20mm×20mm,右侧较大约40mm×20mm,质硬,无压痛,随吞咽活动。双颈部可扪及多枚肿大淋巴结,左侧较大约20mm×20mm,右侧较大约30mm×20mm,质硬,活动,无压痛
超声检查:
甲状腺右叶体积增大,左叶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内可见低回声团,左侧较大者大小约20mm×10mm,右侧大小约43mm×18mm,边界清,边缘不规则,内回声不均,结节内可见钙化强回声,CDFI显示团块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双侧颈部ⅡⅢⅣⅤⅥ区可见多个低回声团,右侧较大者27mm×15mm,左侧较大者24mm×14mm,椭圆形,边界清,皮髓质界限消失,部分团块内可见点样强回声,CDFI显示团块内可见短线状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甲状腺左右叶实性占位(TI-RADS4)
双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甲状旁腺素.0pg/ml(15-65pg/ml),降钙素pg/ml(0-18pg/ml),CEA癌胚抗原.40ng/ml(0-3.5ng/ml),血钙2.62mmol/L(2.03-2.54mmol/L),血磷1.06mmol/L(0.96-1.62mmol/L),甲状腺球蛋白、T3、T4正常。
颈部及腹部增强CT:
1.甲状腺右叶体积增大,可见不规则肿块影,呈混杂低密度,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考虑恶性。
2.颈部间隙多发淋巴结,部分肿大。
3.双侧肾上腺结节,建议结合临床。
临床大夫根据其系统的检查,甲状腺肿物伴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降钙素、CEA明显高于正常及双侧肾上腺结节等,不排除甲状腺髓样癌或全身其他恶性肿瘤可能,建议进一步行PET-CT。
PET-CT示:
1、甲状腺双叶见多发低密度影,CT值约42Hu,代谢活跃,疑恶性病变。
2、颈部多发软组织结节影,代谢活跃,考虑多发淋巴结恶性病变(转移?)
3、右肾上腺见一软组织结节影,截面约20mm×15mm,CT值约52Hu,代谢活跃,肾上腺转移可能性大。
4、左肾上腺见一软组织结节影,截面约14mm×10mm,CT值约43Hu,代谢无异常,多考虑良性病变。
术后病理:
1.左右甲状腺叶髓样癌
2.右气管食管沟甲状腺旁腺腺瘤
3.右颈ⅡⅣⅤ区双侧Ⅵ区多个癌结节形成
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临床诊断: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
分析: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为一组遗传性多种内分泌组织发生肿瘤综合征的总称,有2个或2个以上的内分泌腺体病变。分为MEN1型和MEN2型。MEN2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患病率1~10/10万,分为两个亚型MEN2A和MEN2B。MEN1型临床表现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肠胰内分泌瘤、垂体瘤或肾上腺腺瘤及其他病变;MEN2A型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髓样癌(MCT)、嗜铬细胞瘤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MEN2B型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髓样癌(MCT)、嗜铬细胞瘤及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MCT为MEN2A中最常见且最早出现的病变,而且是决定病程进展的最重要因素。其中降钙素、癌胚抗原是诊断MCT最敏感的特异性标记物。本例患者实验室检查比较典型,但对于超人们来说,之前我们接触不到这些报告,返过来分析,如下图超声显示在甲状腺右叶下极下方可见低回声团,之前认为是肿大淋巴结,再看来也有可能是甲状旁腺肿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该病例超声显示双侧颈部ⅡⅢⅣⅤⅥ区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而术后病理显示右颈ⅡⅣⅤ区双侧Ⅵ区多个癌结节形成,“同病异形,同形异病”,真是处处陷阱!
嗜铬细胞瘤会合成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主要以心血管症状体征为主,90%左右患者表现有高血压,呈阵发性或持续性,伴有心悸等典型症状。
在失败的病例中寻找教训,事后诸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此病例的分析,希望各位同仁能够有所得有所获,下次再遇到此类疾病时可以多想多看,做到事前诸葛。
编辑:黄洁
审核:李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