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提供:医专一附院党办渠建东主任
一、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压力性尿失禁分为两型。90%以上为解剖型压力性尿失禁,为盆底组织松弛引起;约不到10%为尿道内括约肌障碍型压力性尿失禁,为先天性或原因不明。
1.妊娠与阴道分娩为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病因。妊娠和分娩过程中,胎先露对盆底肌肉过度压迫,使用胎头吸引器和臀位牵引等阴道手术分娩,产后腹压增高等均可造成盆底组织松弛。Van的1组病例对照研究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压力性尿失禁与第1胎的第2产程延长无关,而与产钳助娩明显相关。Persson发现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与初产年龄、产次、胎儿出生体重和会阴麻醉明显相关。
2.尿道、阴道手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宫颈癌根治术、尿道憩室切除术等均可破坏尿道膀胱正常解剖支持。
3.功能障碍先天性膀胱尿道周围组织支持不足或神经支配不健全,为青年女性及未产妇的发病原因。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减退,而使尿道及膀胱三角区黏膜下静脉变细,血液供应减少和黏膜上皮退化,尿道和膀胱的浅层上皮组织张力减退,尿道及周围盆底肌肉萎缩,因而尿失禁。Salinas还发现虽绝经状态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相关,但发生风险并未随年龄上升而增加,在52岁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消失。绝经前发病往往由于营养不良、体质虚弱,致尿道膀胱颈部肌肉及筋膜萎缩而尿失禁。
4.盆腔肿物当盆腔内有巨大肿物,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时致腹压增加,膀胱尿道交接处位置降低而尿失禁。
5.体重许多文献报道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与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weightindex,BWI)的增高有关。
6.周期性压力性尿失禁在月经后半期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更明显,可能与黄体酮使尿道松弛有关。
二、压力性尿失禁有哪些临床症状?
尿失禁,是指患者出现尿液自尿道口漏出的症状,主要分为压力性、急迫性、充溢性、神经源性及混合性。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在生产后及停经的妇女中最为常见,主要是因为支持尿道的肌肉组织松弛,导致尿道控制能力降低,当腹腔压力增加时(如跑跳、大笑、咳嗽、打喷嚏、搬动重物)传导到膀胱内,导致膀胱内压力升高,而尿道压力没有相应升高,尿液便会从尿道流出。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压力性尿失禁分为三度:
轻度:一般活动及夜间无尿失禁,腹压增加时偶发尿失禁,不需佩戴尿垫。
中度:腹压增加及起立活动时,有频繁的尿失禁,需要佩戴尿垫生活。
重度:起立活动或卧位体位变化时即有尿失禁,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社交活动。
体格检查①测尿道长度:插入气囊导尿管,气囊注水20ml,轻轻地拉至尿道内口,计算出尿道长度。女性尿道正常长度为4cm左右,如立位时尿道长度缩短或立、卧位时均缩短,则有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能性。②膀胱颈抬举试验:病人取截石位,在膀胱充盈时,增加腹压,有尿液流出;此时将示指和中指插入阴道内,于膀胱颈两侧将尿道向上抬举,如尿流中止即为阳性。③棉签试验:用于判断尿道下垂的程度。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后于尿道插入一棉签。正常人在有应力和无应力状态下棉签活动的角度不应30°,若30°则表明膀胱、尿道支持组织薄弱。
三、压力性尿失禁需要做哪些检查?
1、尿流动力学检查逼尿肌反射正常,压力性尿失禁时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排尿期膀胱内压明显降低,轻度者膀胱内压为5.9~7.8kPa,中度者为2.5~5.9kPa,重度者低于1、96kPa。尿道压降低,最大尿道压明显下降,由卧位转为立位后,其尿道关闭压下降。
2、漏尿点压(LPP)测定将测压管放入膀胱并充盈膀胱,记录发生尿道漏尿时的膀胱内压力,此压力即为漏尿点压。轻度大多高于11.8kPa,重度大多低于5.88kPa。
3、最大功能性膀胱容量和剩余尿测定均正常。
4、尿道膀胱造影正常膀胱后角应为90°~°,上尿道轴与立位的垂直线,形成1个约30°的尿道倾斜角,膀胱颈高于耻骨联合下缘。压力性尿失禁时,膀胱尿道后角消失,膀胱颈低于耻骨联合下缘,尿道倾斜角增大,膀胱颈部呈漏斗状并下垂,尿道轴发生不同程度的向下、向后旋转。Green将它分为两型:Ⅰ型,尿道轴线正常,但后尿道膀胱角增大;Ⅱ型,膀胱后尿道角消失,腹压增加时尿道下降、扭曲使尿道倾斜角增加,尿道倾斜角45°,有时90°,膀胱颈有关支撑组织薄弱,症状严重,治疗困难。此后McGurie提出将与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下降相关的压力性尿失禁命名为Ⅲ型。
四、耻骨后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E
GYNECARETVTEXACT?材料
该产品由植入物组件和导引杆组成。植入物组件包括网片、网片外鞘及穿刺套管;导引杆由导针和手柄构成。网片尺寸为1.1cm×45cm,由拉伸的聚丙烯纤维编织而成,制造材料为不可吸收的普理灵(PROLENE)聚丙烯及酞菁蓝。环氧乙烷灭菌,产品一次性使用。
目前国内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方式主要为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
耻骨后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TVT-E),是较新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材料。年底批准进入中国。避免了TVT-O手术穿过闭孔时引起闭孔神经损伤、穿刺出口处及大腿根部疼痛等并发症。TVT-E悬吊角度更接近生理。术后2天拔除导尿管,术后3天出院。术后疗效满意,目前有效率95%以上,暂无膀胱穿孔和盆底血肿出现。TVT-E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五、尿失禁的危害
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女性为甚。年,医院对武汉地区例18岁以上成人进行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尿失禁患者人,占被调查人群的31.9%,女性93人,男性43人,分别占各自人群的40.3%和22.1%。在了解所有调查对象的就医倾向时,只有34.04%的调查对象有就诊意向。
对症治疗效果好
不同类型的尿失禁治疗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鉴别出是哪一种类型的尿失禁,这往往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结合尿失禁表现和相关检查才能确定。尿失禁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行为疗法、药物疗法、辅助器械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泌尿外科学的不断发展,目前使用的微创方法TVT手术,仅在患者下腹部切2个1厘米的切口,从阴道内置入生物合成的悬吊带即可,该手术简便易行,损伤小,恢复快,适合治疗各种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
此外,人工尿道括约肌手术,对尿道括约肌机能障碍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让人尴尬的“社交恐惧”
遗尿常常令患者陷入尴尬的场面,有时还会伴有尿骚味,妨害正常生活及作息,也可影响人的社交活动。因此,有的人将尿失禁称为“社交癌”是有道理的。除此之外,还会引起诸多身体上的不适。由于漏尿,会引起会阴部及下腹部、大腿根部皮疹、皮肤感染、溃烂,还易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膀胱结石,严重时会影响双侧的肾脏功能。
女性尿失禁可分为急迫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两种:
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有强烈的尿意,但在你到达厕所前,即有尿液不自主的漏出,或是当听到流水声时,即使喝少量的液体,也会导致尿液不由自主的漏出。
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行走时,一般体力劳动时或大笑、打喷嚏时,即有尿液不自主的漏出,患者常常为了避免漏尿,而采取预先多次提前上厕所的方法。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娩损伤所引起。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是目前发病最高的女性下尿路疾病,国外成年女性约有48%的人患有尿失禁,中国女性的发病率目前大致在29%,而上海40岁以上的成年女性中有4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然而,只有不到10%医院看病,而真正找到泌尿外科医生的只有0.7%。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由于患者增加腹部压力而导致的尿液不自主的流出,其发病的原因非常复杂,目前研究发现的主要原因有:年龄偏大、有多次生育史、肥胖、长期便秘、有妇科手术史、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长期吸烟和酒精摄入等。这些因素可以使患者的尿道括约肌不能控尿或者盆腔肌肉力量减弱,使患者尿道压力下降,从而发生储尿障碍。
那么,想必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尿失禁能否治愈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种病是可以治愈的,所以患病的朋友还是要尽快就医,摆脱生活的尴尬与烦恼。
六、预防压力性尿失禁饮食保健方法?
1、压力性尿失禁食疗方:
a.红枣十枚,每天蒸煮熟吃。
b.红枣五枚,芡实50克,熬粥喝。
c.五味子10克,黑芝麻10克,熟地10克,红糖适量加毫升水煎服。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2、良好生活方式
减肥,戒烟,改变饮食习惯等。
3、盆底肌训练
方法:训练前排空膀胱,坐位、卧位、立位不限,呼吸保持深而缓,吸气时收缩肛门、再收缩尿道,持续5秒,呼气时松弛休息5秒,如此反复10分钟。每天训练4次:7点(晨起)、12点(上午下班)、6点(下午下班)、10点(睡前)各一次。每次训练时间点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相差不超过1小时。持续8周。
医专一附院大夫在线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