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痣得当心,小心黑色素瘤找上门

文章来源:颈部肿物   发布时间:2017-4-2 0:30:30   点击数:
  

想必大家一定对上面这张图片有印象。确实,年上映的“非诚勿扰2”不但火了“见与不见”这首诗,还火了一个病——黑色素瘤。

犹记得电影上映后那小半年,科里病房电话不断、门诊量暴涨,甚至有大夫半天门诊创下150多病人就诊记录。可想而知,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怀疑黑色素瘤来看痣的,有的人甚至“谈痣色变”,恐慌不已。而片中李香山得了黑色素瘤这个所谓的“不治之症”、“癌中之王”后,放弃治疗,选择了自杀。那么黑色素瘤真那么可怕吗?

我们先来回顾下彼时李香山与秦奋的那段对话:

李香山:知道吗?这叫黑色素瘤,听说过吗,不治之症,全世界都拿它没辙,只要是得了就等死,无药可医,让哥们赶上了。

秦奋:知道多长时间了?

李香山:痣是从小就有,后来变成瘤觉得不舒服,确诊了两礼拜了。

秦奋:医院查查?

李香山:算了,我想有尊严的死,这不是病,这是命,这是命来找我来了。

看完观众不禁内心充满疑问:得了黑色素瘤就得死吗?黑色素瘤是怎么发病的?身上的痣都该去“点”掉吗?怀疑黑色素瘤肿么办?得了黑色素瘤肿么办?这些问题在本科普长微博您都能找到答案。

第一章“痣”和“黑色素瘤”的前世今生

在欧美,皮肤黑色素瘤最常见,说到黑色素瘤的来由,必须先了解皮肤的结构,人体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真皮层分为浅层和深层。黑色素细胞位于皮肤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使皮肤呈现自然的颜色,当皮肤暴露于日光下,黑色素细胞便会产生更多的色素使肤色加深,这是机体对日光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而黑色素瘤起源于黑色素细胞,当黑色素细胞发生恶变时,就形成黑色素瘤。

根据原发部位和生物学特性,黑色素瘤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慢性阳光损伤型、非慢性阳光损伤型、肢端型、粘膜型。欧美黑色素瘤多发生于躯干、面颈部皮肤,以前两种类型为主。亚洲尤其中国黑色素瘤则以肢端型(50.8%)和粘膜型(22.6%)为主。所谓肢端型,顾名思义,发生于四肢末端,譬如足底、手掌、指趾和甲下等均为好发部位。而粘膜型包括原发于鼻咽、口咽、直肠、肛管、泌尿道、生殖道、食管等部位黑色素瘤。除此之外,脉络膜、眼睑也是黑色素瘤好发部位。而由于分型差异,不同部位黑色素瘤在生物学特性、治疗方案、预后都存在差异。

而“痣”其实已经被人们当做皮肤上异常肿物的统称了,老百姓也有“痦子”这一叫法。这其中囊括了先天性巨痣、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蓝痣、脂溢性角化病、甚至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癌等多种类型。

那么身上发现“痣”该怎么办呢?——看医生,看医生,看医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不是笑话,而是血的教训。在临床上碰到太多黑色素瘤病人因为“点”痣延误病情、悔恨不已。对于存在恶变风险的“痣”建议完整皮肤切除,送病理检查,而非激光、冷冻,更不应该去“点”掉。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癌更不必说,手术是防止复发最重要方法。先天性巨痣、存在风险的交界痣也建议切除送病理。

经常有患者问到怎么判断痣有没风险,说白了就是靠原则、临床经验来判断,现在我再次把ABCDE原则列出,教会你们,准备下岗了……

第二章中国黑色素瘤流行病学特征

在欧美发达国家,黑色素瘤是高发肿瘤之一,在澳大利亚,黑色素瘤甚至成为发病率排名第一的肿瘤。究其原因,可能与遗传、紫外线照射等多种因素相关,白种人多喜欢暴晒,日积月累的皮肤损伤修复可能成为恶变的源头。亚洲人群高发的肢端型和粘膜型黑色素瘤,则与紫外线照射关系不大,但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光浴暴晒成为一种时尚,未来中国人群黑色素瘤发病率存在进一步升高的风险。我们可以看看下图示世界各地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澳洲发病率最高,欧美次之,亚洲最低。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2001年统计的发病率只有0.1/10万,2011年统计则达到1/10万,10年间几乎涨了10倍,未来还将进一步上涨。

有童靴要问了“老师,中国每年有多少人得黑色素瘤,你造吗?”,好问题,我们现在发挥下数学特长,来具体算一下:澳大利亚发病率为40/10万,据其总人口算出每年新发黑色素瘤10000-12000例;美国发病率按12/10万算,据其总人口算出每年新发黑色素瘤68000例;中国发病率按1/10万算,据我国总人口算出每年新发黑色素瘤13500例,我们看到,虽然中国发病率只有澳洲的1/40,美国的1/10,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每年新发黑色素瘤患者总数甚至超越了澳大利亚。

除了发病率逐年上涨、新发病例绝对数不低以外,我们中心前期统计还发现中国黑色素瘤患者多具备以下特点:⑴发病年龄:中位为55岁,女性发病高峰早于男性;⑵黑色素瘤分型亚型中以肢端和粘膜为主,与白种人存在明显差异(<5%);⑶初诊时分期:以II、III期为主(中晚期),白种人I、II期多见;⑷病理特点:45%患者伴原发灶溃疡,40%原发灶深度>4mm,均高于白种人。可以看到相比欧美,中国黑色素瘤患者诊断时厚度更厚、多伴发溃疡、分期更晚、预后更差。究其原因,除了中国黑色素瘤自有的生物学特性外,还与中国人得病了喜欢忍着拖着,不愿意及时就医,未正规就医相关,导致常常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还是那句话,身体有不适,医院、正规医生就诊!!!

第三章黑色素瘤的诊断、分期和基因检测

说了这么久,肯定有人问,我有个“痣”,要怎么诊断或排除黑色素瘤呢?大家都知道,肿瘤诊断金标准就是病理诊断,黑色素瘤同样不会例外。因此对于那些医生判断有风险的“痣”,切记不要去激光、冰冻,更不要去路边摊“点痣”,一定要做完整切除,送病理。临床上黑色素瘤患者前期因为不恰当操作耽误病情的比比皆是,除了切除之外的其他方式都有可能延误甚至加快肿瘤发展,一定要切记。

诊断明确后,下一步需要明确黑色素瘤的分期,大家可能也听说过TNM分期,对于黑色素瘤来说,决定T分期的因素包括肿瘤厚度、溃疡、有丝分裂率;决定N分期的则是淋巴结转移个数;决定M分期的则是远处转移的情况。其中T分期主要根据原发肿瘤病理来评估,这就是为什么到我们这治疗的患者需要做病理会诊的原因。而N、M分期则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经常有患者或家属问到问什么要做这些检查,原因在于黑色素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淋巴结、肺、肝、骨、脑等器官或部位,因此黑色素瘤分期检查必须包括头、胸、腹、盆增强CT,浅表淋巴结B超,骨扫描这些检查,或者也可行全身PET-CT+浅表淋巴结B超作为代替,只是花费要贵一些,但检查时间能缩短,治疗也能更及时。

说到基因检测,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听说,人类基因组计划毕竟多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是全基因组测序,全基因组测序花费高、性价比低,目前并不适合个体患者常规检查。我们所说的基因检测是特定的几个基因,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某些患者存在一个或多个基因突变,导致病情进展迅速,常规治疗疗效欠佳。黑色素瘤的常见基因突变包括C-kit、Braf、Nras、PDGFR基因突变,也是目前国际和国内常规检测的基因。存在基因突变的患者提示病情进展快,容易复发转移。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基因包括C-kit和Braf基因,携带C-kit基因突变的患者对伊马替尼治疗敏感,携带B-raf基因突变的患者对威罗菲尼治疗敏感,已经成为这些基因突变患者治疗的首选。

总体来说,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的肿瘤。但并非得了黑色素瘤就判了死刑,像李香山那样直接放弃治疗更是不值得效仿。很多早期黑色素瘤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之后可能不会复发,或者至少延长了复发的时间,转移的患者也能够延长生命、减轻痛苦。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医院的地址
早期白癜风怎么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wwrm.com/yfzl/6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