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阿婆甲状腺癌合并双肺转移三年,肿物离声门仅仅一公分多一点点,肿物热烧灼等治疗手段无法解决问题……
图1霍敏琴主任(右一)在陈正贤教授指导下开展手术
72岁的何阿婆,3年前被诊断为“甲状腺癌”行肿瘤部分切除手术(病理类型不详)。
11月12日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声嘶3年余,加重伴气促1天”医院呼吸内科。
入院后胸部、颈部CT示,患者甲状腺癌合并双肺转移三年,两个肺转移病灶都密密麻麻的,加上声门下肿物,病人气促很明显。
主管医生游辉检查后,给予何阿婆抗感染、抗炎、平喘、氧疗等内科保守治疗,均效果欠佳。何阿婆依然反复出现气促,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左右,稍活动即气促明显,口唇发绀,不能生活自理。
图2肿物离声门仅仅一公分多一点点
顺德区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霍敏琴主任医师查房时指出,可开展气管支架植入术,改善患者通气功能。
经过气管镜检查发现,何阿婆气管上段外压性狭窄明显,气管上段距声门1.2cm可见一肿物,直径约1cm,长度1.5cm,气管镜勉强能通过狭窄气管。考虑病灶处理难度大,霍敏琴主任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并在科室进行病例讨论。因为肿物离声门仅仅一公分多一点点,肿物热烧灼等治疗手段无法解决问题,不仅工具不好放,即使套住了,气管镜都要退到声门以外,视野就没有了,声带容易损伤,气管镜也容易损坏。结论确定为放支架是最好的选择。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霍敏琴主任特别邀请著名呼吸内科介入治疗专家、中山六院陈正贤教授会诊。陈教授查阅病历资料后,同意霍敏琴主任意见,建议实施手术,开展气管支架置入术,改善患者通气功能。
图3气管支架植入术
11月19日,在中山六院陈正贤教授指导下,霍敏琴主任主持开展手术,予患者表麻下行气管支架植入术,虽然位置较为特殊,但经过努力支架被顺利植入。
陈正贤教授在术后肯定手术效果,并表示,肿物离声门距离近,支架放置难度大,但本次手术放置位置十分精准,完全覆盖狭窄部位,手术十分成功。
图4支架植入后完全覆盖狭窄部位
术后患者气促明显减轻,声音嘶哑明显好转,患者自如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术后两天复查支气管镜见气管支架位置良好,完全覆盖气管狭窄部位。
术后一周复查支气管镜见气管支架位置良好,肿物受压后明显缩小,并行经气管镜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为甲状腺滤泡癌,对碘敏感,建议放射性碘治疗可望进一步控制原发病,改善病人预后。
--
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