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啡言尝试过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这只豆子后,埃塞的豆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故此在朋友的安利下入手了另外一只埃塞古吉(Guji)产区的微批次豆。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冲煮的感受以及什么叫做微批次咖啡豆。
埃塞俄比亚的古吉产区不如耶加雪菲出名,而它只是被耶加雪菲的光芒所掩盖,其实古吉下面有着几个非常出名的产区,例如Hambella(罕贝拉)、Shakisso(夏奇索)。这次啡言尝试的豆子是来自古吉下面的其它产区的微批次咖啡豆,不知会给我带来什么惊喜呢?
产地信息丰富
这只豆的产区信息非常丰富,这是微批次豆的特点之一。
咖啡豆:日晒古吉(Guji)burtukanaa(查google地图)
产区信息:埃塞俄比亚南方州与民族Oromia
处理站:Mokonisa
咖啡树种:原生种
海拔:-
日间平均气温:20-25
夜间平均气温:15
土壤类型:红棕色土壤
年平均降雨量:毫米
遮荫树种:相思树
采收日期:每年11月至次年2月
产区其它农作物:玉米、芭蕉
农户数量:
处理方式:本微批次处理,手工挑选完全成熟的咖啡果,放置于25*2米规格棚架晒床15天以上,待完全干燥后作脱壳处理,再由人工筛选达到G1等级后用GrainPro袋包装,外套麻袋。
烘焙度:中深烘焙
风味描述:蜜桃、葡萄、葡萄酒
左边来自古吉产区,右边来自耶加雪菲产外观
外形比之前的耶加雪菲要大。
干香
有香甜的水果香味,还有类似糖浆的香味。
湿香
湿香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刚开始会让人联想到花香和成熟水果的香味,随着咖啡降温我偶然能闻到蜂蜜的香气,这算是一个小惊喜。
两种冲煮参数的风味对比
首次冲煮参数
粉量:10g;
水粉比:1:15;
水温:93度;
时间:初次注水22g闷蒸30s,后续分三段注水,总时间控制在2分钟内;
讲真,首次出杯的效果并没有给我多大的惊喜,酸味不太突出、苦味尽管偏低但也影响整体风味、回甘力度一般,而且回甘给人的味道不如我之前喝的耶加雪菲来的舒服。
首次出杯并没有给我很大的惊喜,不过不失口味平衡。但这样的表现不太符合微批次身份啊!
我想可以通过调整冲煮参数,让酸味更突出,苦味再降低一点。
调整的思路如下:
由于咖啡豆是中深烘焙,所以我把水温降到90度;
为了萃取出更多的酸,啡言选择拉长闷蒸的时间以及加大第一段注水的水量,把咖啡前段的酸味尽可能萃取出来;
为了让苦味不那么明显,啡言选择缩短整体的萃取时间和后两段注水的水量;
第二次冲煮参数
粉量:12g;
水粉比:1:15;
水温:90度;
时间:初次注水20g闷蒸35s,一段注水80g,后两段分别注水40g,总时间控制约在1分50秒;
调整后,酸味确实得到了提升,风味感觉不再那么平庸了。苦味降低了许多,降低了对口感的整体影响。
酸味提高,风味也更加明显了,让我联想到桃子的清香,当咖啡温度稍稍降低后,风味变化为淡淡的水果略略发酵后的酸,类似红酒的味道。
湿香的小惊喜,偶然让我闻到蜂蜜的香甜气味。
什么叫微批次
又到了咖啡小知识分享时间,既然这次啡言尝试的是微批次咖啡豆,那就谈谈什么叫微批次咖啡豆。
啡言所理解的“微批次”在营销策略层面上其实是一种商品差异化的策略。通俗可以理解为在一个“产区”所生产的咖啡豆中“精选”出一小批品质更为优秀的豆子,这样跟产区的其它咖啡豆形成差异,同时跟市场的产品形成差异,最终产生溢价的空间。
这里的“产区”一定是指小的产区,一般可以是行政区域划分上的城镇、村庄,甚至是独立的庄园。
这里的“精选”是指操作层面上的操作模式,涉及到好几种模式,下文会简单介绍。
微批次有哪些模式?
单一农庄。这个非常好理解,微批次咖啡来自一家庄园,庄园通过更加精细化的管理,种植出风味更别,质量更高的咖啡豆。
合作社模式。跟单一庄园这种模式相对的是合作社模式,由于庄园规模较大,管理成本也高,所以对于一些规模少的农户来说这种操作并不适合。所以就通过合作社的模式,把一片区域的小农户统一起来,合作社给农户技术上的指导、甚至把控每一个农户的咖啡豆品质,以及后期统一收集咖啡豆进行处理,从而提升这片产区的咖啡豆品质。
啡言这次尝试的古吉产区的咖啡豆应该就是属于这种模式,从烘焙商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到合作社的名称以及农户的数量。
优品中挑精品。这种操作模式会出现单一庄园和合作社模式中,如字面意思在一批咖啡豆中,再挑选出质量更高的咖啡豆,独立处理形成“微批次”。
微批次都具有什么特点
可追溯性。微批次能提供更丰富的产地信息,可追溯性更强。
独特性。微批次具有更独特的风味特征,这种独特性通过单独品尝是很难体验出来的,一般需要跟产区周边的咖啡豆对比才能体现。
品质更高,价格也高。从微批次的操作模式上可以看到,咖啡豆质量相对更高,相应的在生产管理过程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等方面的投入也相应增加,微批次豆肯定会溢价的,因此售价更高。
微批次的误区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认为,微批次不就是精品咖啡吗?严格来说真不是。啡言的理解,微批次在生产加工的环节中已经明确了微批次的等级区分;而精品咖啡则是在销售环节前经过精品咖啡协会严格打分评选出来的才能归类为精品咖啡。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微批次的咖啡豆不一定送精品咖啡协会认证,送了也不一定能达到精品咖啡等级。
超喜欢冲煮后残留在滤纸边缘的咖啡边以上就是啡言关于微批次的理解,不知道跟你所理解的微批次有没有差别呢?欢迎通过评论说出你对微批次的理解。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本文意在分享咖啡文化,若图片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