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可触及的下颌下腺肿块可能是肿瘤、增生/肥大或因对侧腺体缺失(或异位)而使正常腺体被误认为是肿物。
圣巴纳巴斯医疗中心的DanielChoe医生在ACR上发布了一例因对侧腺体缺失(异位)而怀疑对侧正常腺体为肿块的病例,现介绍如下。
病史右颌下可触及肿块
影像学检查及发现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图1为强化CT,可见口腔下壁左侧不对称软组织密度影(蓝色圈)
图2为强化CT,可见口腔下壁左侧不对称软组织密度影(蓝色圈)
图3为强化CT,可见软组织密度影沿下颚骨、颏舌肌、颏舌骨肌向下延伸至下颌下间隙(蓝色圈)
图4为强化CT,于第2颈椎水平左侧下颌下腺正常解剖位置处见一小软组织密度结构(蓝色圈),右侧下颌下腺位于正常解剖位置(粉色圈)
图5为强化CT,左侧下颌下腺正常解剖位置处见一小软组织密度结构(箭头),右侧下颌下腺位于正常解剖位置(粉色圈)
诊断左侧异位下颌下腺
病例要点单侧可触及的下颌下腺肿块可能是肿瘤、增生/肥大或因对侧腺体缺失(或异位)而使正常腺体被误认为是肿物。
CT和MRI检查有助于下颌下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缓解患者焦虑。此外CT检查还可以发现异位的下颌下腺。
单侧异位下颌下腺、伴萎缩或发育不良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与胎儿发育有关。该病与一些发育畸形性疾病有关,如骨发育不全综合征、泪孔闭锁和颞下颌关节畸形。
讨论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下缘及二腹肌前、后腹所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其导管自腺的内侧面发出,沿口腔底粘膜深面前行,开口于舌下阜。下颌下间隙位于颌下三角内。
上界为覆盖下颌舌骨肌深面的筋膜;下界为颈深筋浅层;前界为二腹肌前腹;后界为二腹肌后腹。间隙内主要含有下颌下腺、颌下淋巴结、面前静脉及面动脉。此间隙通过下颌舌骨肌后缘与舌下间隙相通,并与翼颌间隙、咽旁间隙相通。
在胚胎第5~6周左右,下颌下腺发育自舌骨弓内胚层,并沿口腔底部延伸生长,进而腺体长入下颌下间隙,下颌弓和下颌舌骨肌的下方,穿过舌咽神经,最终进入舌两侧。在胚胎发育的21周下颌下腺导管完全长出。如果下颌下腺在往下颌下间隙移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二腹肌和下颌舌骨肌的发育不良或萎缩,则会出现异位下颌下腺。
CT和MR有助于异位下颌下腺的诊断。正常下颌下腺强化程度略高于周围的肌肉组织。
MR上,异位的腺体其信号与正常下颌下腺一致。正常的下颌下腺在MR上表现为T1、T2信号均较周围肌肉组织高,但比脂肪信号低,且为中度强化。
涎腺造影术有助于观察下颌下腺导管与异位腺体组织的解剖关系。冠状位和矢状位有助于观察二腹肌和下颌舌骨肌的发育不良或萎缩。
单侧下颌下腺发育不良的流行病学尚不清楚,因为单侧发育不良常无临床症状,由于其余涎腺的代偿能力,涎液分泌减少症状也不明显,除非所有涎腺均受累。口腔底部的异位下颌下腺非常罕见。多数学者认为胎儿发育异常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
该病例中,仅有部分下颌下腺移位到正常位置,而大部分腺体异位于口腔下壁,一侧腺体的缺失使对侧被误认为是占位性病变。骨发育不全综合征,泪孔闭锁和颞下颌关节畸形等发育不良性疾病与下颌下腺移位不良有关。
错把正常当异常,会闹笑话
错把异常当正常,会出事故
编辑
刘芳
猜你喜欢
1.不走寻常路:起源异常的冠状动脉
2.不走寻常路:先天性心脏和大血管位置异常影像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