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腺癌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在45~55岁,而且年轻患者越来越多,35岁以下约占10%~15%,目前还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据统计分析,Ⅰ期乳腺癌病人手术后10年生存率接近80%,Ⅲ期病人则仅为34%。因此,医院进行乳腺癌筛查非常重要。
做好自查与临床筛查
女性<40岁:自查+超声检查
女性>40岁,超声+钼靶检查
01
20-40岁的女性应每月自查乳房
最佳自检时期:月经后9~11天
每年还可做一次乳腺B超。
02
40岁以下女性首选超声检查,如果出现阳性结果,加做钼靶检查。
03
40岁以上女性采用超声加钼靶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年龄提前到20周岁。
乳腺检查的方式有哪些
乳腺彩超
发现、定性绝大部分乳腺病变
适合妊娠、哺乳女性检查和乳腺疾病的普查。
钼靶检查
发现腺体内的钙化灶,并判断良恶性
对40岁以上女性准确性很高,约85%~95%。
抽血检查
仅靠肿瘤标志物不能准确判断
通过抽血检查的CA15-3,是肿瘤相关抗原,是乳腺癌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
又到一年体检季
“体检发现个乳腺结节,咋办?”
“我这个乳腺结节会不会癌变啊?”
“这个3类是啥意思呀?”
不少女性朋友拿到体检报告就开始忐忑不安。的确,目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乳腺癌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所以很多人对乳腺结节甚是担心、焦虑,该怎么办呢?
1
●
乳腺结节是什么?
乳腺结节通常是指,由于乳房组织的结构发生变化而使其内部产生肿块的一种疾病。
乳腺结节的病因形成由多种因素,包括妇科疾病转移次薄弱器官、不安全健康材料的丰胸等,其病因还包括内分泌激素水平、基因突变及环境影响等。
近年来,乳腺结节的发病率逐渐增加,除却遗传的影响,精神压力、饮食不节,人流、节育、不哺乳等均会导致乳腺结节出现机率的增多。
发现乳腺结节后,先不要惊慌失措,因为并非所有的乳腺结节都是恶性的,比如乳腺增生性结节、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炎等这些良性病变都可以表现为乳腺结节。
2
●
得了乳腺结节怎么办?
体格检查:最主要的是触诊,以此可以了解乳腺结节的质地、边界、活动度、局部皮肤有无橘皮样变、有无酒窝征及卫星结节。
辅助检查:主要通过乳腺彩超、乳腺钼靶、乳腺磁共振。
根据肿块的边界、形态、周围血流信号、纵横比、有无毛刺征及分级来了解结节的性质,这三种检查互为补充,不分高低贵贱。
另外在检查时间上,多建议女性在月经结束后的3-7天去做乳腺检查,因为这个时期是乳腺生理最平稳的时候,有肿块也易发现。
3
●
体检报告怎么解读?
体检超声报告中常常会出现“低回声结节”、“内可见多个细小强光斑”或“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以及BI-RADS分级等等专业术语,可能会让大家觉得云里雾里,对自己乳腺结节的良恶性分不清楚,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对这些看似专业和高大上的词语进行逐一解释。
01
-无回声-
超声检查是通过声波的回声来判断疾病,无回声一般就是液性的东西,比如囊肿内部的回声就是无回声。
-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
低/等/高回声结节,即回声分别低于/等同或接近于/高于周围组织,考虑为实性结节可能性大,实性结节即结节内部有实质性填充物,而非囊性结节的液体。
-混合回声-
考虑为实质性成分和液体成分共存的结节,即有低/等/高回声的成分,又有无回声的成分。
02
-形态规则/形态不规则-
如果结节形态规则,则良性可能性大;如果结节形态不规则,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边界清晰/边界不清晰-
如果结节边界轮廓清晰,良性可能性大;如果边界不清,要进一步检查。
-未见血流信号/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未见血流信号是指结节内没有血液供应,良性可能性居多;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是指结节内有较丰富血液供应,比如恶性肿瘤,本身血供丰富,超声下可以发现肿块内有血流信号。
-微钙化(细小强光斑)-
若结节中出现点状密集分布的细小强光斑(直径约小于1mm),俗称微钙化,常为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
以上介绍的是超声报告中对结节描述的专业术语,如果报告中单独出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或者有丰富血流信号等等,大家也不要着急,医生会综合结节的各种特征来对结节的良性恶性倾向做一个综合诊断分级。
03
BI-RADS分类
BI-RADS是一种评估乳腺病变程度的一种分类法,目的是使不同的医生看到影像报告的时候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循。
BI-RADS分为0~6类,一般来说类别越高,代表乳腺病变恶性的可能性越大。
保存下面这张图,让你更了解自己的乳腺~
其中BI-RADS4级是乳腺结节良恶性的一个重要分水岭,结节若归为BI-RADS4级及更高(包括BI-RADS4a、4b、4c、5、6),此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当拿着超声报告去乳腺外科挂号就诊,听取医生的诊疗建议。
随着生殖健康工程”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