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故事
血透室里的她
血透室护士王莉
“王护士,我家里种了些桔子,不嫌弃的话,请拿回去给孩子吃吧!”转身只见她穿着朴素,微胖的身材,拿着一竹篮,咧开嘴笑着朝向我。我马上停下手里的活,说:“这怎么好意思呢,你一个人不容易,这个我不能拿。”“正因为我是一个人生活,多了怕是浪费了,心疼。”说完,把竹篮推向了我。虽然她说的云淡风轻,但我明显感到有种东西沉积下来了,如同那篮沉甸甸的桔子。她的名字叫李丽(化名),在自己家乡开了家小杂货店,店的后面还养了鸡和鸭,最近还开辟了一块地种上了些水果,生活算是小康了。如果她不说,绝对想不到她与我同龄。是的,她是我们血透室里的病人,或许是因为同龄,我们就这样熟识了。从小没了爸,跟着妈改嫁,一路自己摸爬滚打到现在,生活上刚刚有点起色,但是每周3次要血透,或许是因为此,至今还是单身。一切准备就绪,她躺在床上。我开玩笑的说:“最近没多吃吧,感觉有点胖了?”“我是想瘦的,可怎么也瘦不下。”说完,眼睛望向了窗外。我为自己的鲁莽而暗暗地骂了自己一句,是啊,这个年龄的我们会想什么呢?会想瘦,想穿漂亮的衣服,化化妆,逛逛街,和闺蜜们找好吃的店美美的吃上一顿,不用顾虑太多。可这些对我们来说如此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而她呢?或许,是看出了我的窘态,她立马转过头来,对着我说:“王护士,等我瘦下来,陪我一起去买新衣服吧!”我不知道她是出于善意故意如此说的,还是真的,我只能愣愣的回答“好啊!”但从那刻开始,我暗暗地下定决心,会帮助她瘦下来,不是作为医护人员,而是作为一朋友。资料图片
血透室是个特殊的地方,这里的病人都是“常客”。依赖“体外净化”这种看上去残酷的方式,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体现了自身价值。借用冰心先生的一句话,医者在左,患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纵使踏着荆棘也不觉得孤单。别样简介
“放射科”的自诉
放射科主任王斌
不是医疗圈的人,认为医生无非是两类:要么“开药”、要么“动刀”,其他都算不上医生。至于放射科,不少人医院里“拍片”或者“照片”的地方。到那里检查,就是按照拍片医生的要求站着摆个POSE,照个相。或者躺检查床上小睡片刻,机器就能把你身体检查一番。资料图片
难道放射科的工作以及价值真如是那样简单?放射科,更准确的称呼应为“影像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科室,不仅仅是因为动辄就成百上千万人民币的CT机、MR机、DSA等机器设备,医院各个科室许多病例需要放射科的检查、提供的影像诊断来明确病因,甚至需要影像介入的治疗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其实要想拍出一张或一组高质量、合格的图像,需要多方面的保证:体位的摆放、患者身上的饰物、衣服上的拉链等以及患者的配合程度都会对图像产生影响,影响后期诊断准确性。然而这只是完成了检查的第一部分,后期放射科诊断医师阅片提供的诊断,才是老百姓口中所说的“拍片”的价值所在。正如侦探片中的犯罪现场调查员对现场照片的分析一样,我们要从看似单调的黑白照片中找寻人体内部脏器、组织异常的线索,需要对疾病在定位、定性和定效(疗效)评估上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给出治疗建议。同样一个肿块性病变,区分炎症性还是肿瘤性;同样一个肿瘤,分清良恶性;甚至于同样一个恶性肿瘤,放射科进行准确的早期或晚期分级……所有这些对后续临床治疗方法选择以及患者的愈后评估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把放射科定义为“医生的眼睛”。心情感悟
医者仁心
内二科护士陈萍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每个人都听过的六个字。这一点在医务工作者的身上更能体现。因为医者,本就应怀着悬壶济世、普救众生的理念做人做事。资料图片
医者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在生与死之间,用医术与仁爱为病人祛除苦痛。他们所做的,必定是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帮助人们。但是医者是人不是神,即使总希望能够妙手回春,但他们不是万能的,当生命留下遗憾的时候,也希望能够被包容,而不是将苦闷发泄在从医者身上。在责任与义务面前,我相信每个医务工作者都拥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与奉献精神。即使有个别医生医德丧失,背弃了医者的誓言与信仰,但是更多的医生是全心全意对待着自己的职业。不应该让医生成为“医闹”的牺牲品,他们不应该背负沉重的思想负担,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虽然“就医难,看病贵”是现实中无法避免的问题,但是只要每个人都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去努力,就一定能够得到改善。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多一些信任……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将心比心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医患之间的矛盾一定会越来越少。医者,仁心。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愿意抱着一颗热忱的心,给被疾病折磨的人最好的帮助。END
编辑:钟宣
版式:李洁
审核:学姐
看病挂号,医讯咨询
一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