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颈部肿物 发布时间:2021-7-7 13:47:36 点击数: 次
不管曾引起多大争议,不管被多少人告诫“不怕得癌吗”,槟榔作为食物的历史源远流长,有人茫然不知,有人视而不见,有人疑惑重重。早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年)》提出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要加强对口腔健康的检查▼其实,槟榔最初不是用来当嚼食,是药用,有祛痰止咳、消食醒酒、宽胸止吐、驱虫等作用。槟榔嚼食后,人往往感到精神兴奋,面颊酡红,身上微微发汗,就像喝过酒一般。过去住高山地带的民众常以吃槟榔来御寒,和消除紧张劳动后的疲劳。但是,现在的人把槟榔加工后,当作日常的“零食“,嚼得太多反而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专家解释道:“口腔癌有60%左右的患者都和吃槟榔有关”。口腔癌的危害因素:(1)吸烟:吸烟与饮酒被认为是导致口腔癌的罪魁祸首之一;(2)饮酒:酒精作为有机溶剂,会促进烟草中的致癌物质的溶解和吸收;(3)口腔卫生差:不注意口腔清洁,食物残渣将助长细菌和真菌的滋生,从而产生亚硝胺等有害物质导致口腔癌发生;(4)营养不良:长期酗酒导致的营养吸收障碍或饮食中维生素及部分微量元素的缺乏,也被认为与口腔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例如,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口腔黏膜上皮过度角化;(5)环境因素:过度接触紫外线和放射线是许多恶性肿瘤的诱发因素之一。过度日晒会增加唇癌的发生;(6)遗传和感染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口腔癌比例比正常人群高,与微量元素缺乏和对烟酒致癌因素的易感性增加有关。口腔癌的预防:(1)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不要咀嚼槟榔。平衡饮食,粗细搭配,合理营养。不吃过烫、过硬、过于刺激的食物。(2)消除致癌因素,如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避免口腔的慢性刺激,如口内的残根、残冠等,对于不良修复体要及时更换。(3)对于高危人群,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处理癌前病变。有明显口腔癌家族史的病人,医院做口腔检查。(4)积极参加口腔癌的防癌宣传,了解预防口腔癌的知识,提高对口腔癌危害性和治疗的一些相关认识。如何早期发现口腔癌:(1)口腔黏膜出现的白斑、红斑、黏膜下纤维性变,属于癌前病变。口腔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提示黏膜上皮细胞可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2)溃疡长时间不愈: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要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口腔癌常见类型之一就是溃疡型,表现为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3)出现肿块:口内有不明原因之肿块,四周向组织深处浸润,周围比较硬,患者病程可以长达数年。外突型者,肿物向外生长,可呈菜花状。(4)舌头运动与知觉:舌头之活动性受到限制,导致咀嚼,吞咽或说话困难,或舌头半侧知觉丧失,麻木,应尽早查明原因。(5)功能障碍: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颞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6)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容易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已经发生转移。因此如颈部淋巴结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7)疼痛不明显:口腔癌早期可以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硒都科普提醒您,槟榔长期咀嚼对于口腔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发现口腔出现不适,应第一时间停止咀嚼,并且前往专业的口腔科医疗机构进行就医,将早期疾患扼杀在摇篮里,共同守护口腔健康。
Bye~
来源:恩施疾控、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