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6
日
周一
又到了岁末年初的“体检季”。通过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本来是件好事,但如果体检报告这份“健康成绩单”的结果不准,可能错过对某些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
许多人不知道,你的一举一动,也会影响体检结果,甚至直接影响医生的判断。
选项目
量身定制,增加项目
常规体检包括内外科、胸透、腹部B超、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适合没有疾病表现、日常生活比较规律、每年定期体检的人。
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存在哪些危险因素,增加一些体检项目。增加项目的选定原则是三条主线:
心血管系统检查,比如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
内分泌系统检查,包括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催乳素、黄体脂酮素和雌激素、睾酮等;
肿瘤指标检查,包括各类肿瘤标志物。
具体说来,体检套餐可以按照年龄、性别、职业来做不同的加法。
按年龄分
可以每10年做一次加法。
年龄越大,患各种退化性疾病(比如骨关节炎、帕金森病等)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要逐年增加骨关节、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标志物等检查项目,或在往年检查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检查深度。
50岁以上的人,如果空腹血糖略有升高,最好就加上胰岛素释放检查、葡萄糖耐量试验等,同时观察眼底有无渗出。
60岁以上的人,应把神经内科作为必查项目,同时做B超、经颅多普勒、脑电图、眼底照相以及血糖、血流变和肝肾功能检查,再结合检查情况,酌情增加CT等相关检查。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人以及烟民,应把静态和运动心电图列为每年必查项目。
老年男性还应每年检查前列腺,更年期女性每年测一次激素水平。
按性别分
40岁以上的女性应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比如乳腺癌筛查、妇科检查及宫颈涂片检查等。
50岁以后,建议每5年检查1次TSH,约15%的中老年女性会出现无症状的促甲状腺素(TSH)偏高现象,少数人会出现疲倦、浑身浮肿等临床症状。
65岁以上的女性,还应每年检查骨密度,筛查骨质疏松症,未满65岁但有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停经女性也应与医生讨论是否做骨密度检查。
按职业分
不同的职业性质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同。
教师说话多、站立时间长,往往患有慢性咽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因此要做五官科检查和骨密度检测。
机关干部和企业白领久坐少动、心理压力大,身心都处于疲劳状态,甚至有人已经被高血压、脂肪肝、颈椎病、眼病等疾病缠上,不能忽视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理测试。
40岁以上白领男性应加查肛门指诊,以便尽早发现直肠肿物。
50岁以后每年做1次粪便隐血检查和肛门指检,每5年做1次直肠镜检查,每10年做1次大肠镜或大肠钡剂检查,以积极预防直肠癌。
经常盯着电脑的人,最好定期测测眼压,还要留意有没有干眼症。
吃得太油
肝功能结果不准
体检前一天如果吃了大量高脂肪食物,甘油三酯会明显升高,有的人血液甚至呈乳糜状,看上去很浑浊,肝功能等多项检查的准确性会受影响。
建议:体检前3天避免油腻饮食。
此外,吃大量高蛋白食物会使尿素氮和血肌酐的数值升高,造成肾功能出现问题的假象。建议体检前两周,保持平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吃错食物
造成“假阳性”
大便隐血检测是大肠癌筛查中使用最广泛且评估最多的手段。有时吃下的一些食物或不经意的行为,都可能导致这一结果呈“假阳性”。
比如检测前一两天吃了菠菜、动物血制品以及猪肝等,或刷牙特别用力,经常有牙龈出血,即使不小心咽了一小口,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此外,有痔疮的人如厕太用力,结果也会为阳性。
建议:验大便前一两天,要忌菠菜和猪肝,也不要吃太多辛辣食物。
喝酒过量
影响心电图
饮酒会影响一些血液检查项目的结果,最常见的有甘油三酯、转氨酶和尿酸。大量酒精还会促使血压改变,心跳加快,诱发心律不齐,降低心电图、脑血流图的准确性。
建议:体检前3天最好别大量饮酒,体检前一天一定不要沾酒。
空腹时间不对
血糖值失真
大家都知道,体检当天必须空腹,才能让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反映真实情况,但很多人不清楚需要空腹多长时间。
以甘油三酯为例,一般情况下,餐后2~4小时浓度达到最高峰,但在8小时后基本恢复到空腹水平。由于个体代谢能力不同,为了更加准确,最好空腹10~12小时再化验。
空腹时间也不能过长,一旦体内储存脂肪被“动员”起来,甘油三酯浓度也会升高。同时,血清胆红素可能上升,血糖可能降低。
建议:如果要在早晨8点抽血,前一天晚上8点以后就不要再进食了。空腹抽血最好在早上7点半到8点半之间进行。
不少人都是中午10点之后才去抽血,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血糖值失真。
大量喝水
血脂出现误差
体检前大量饮水会稀释血液,导致血糖、血脂、血黏度等检测出现误差。
建议:体检前一天晚上最好别大量饮水,特别是12点以后。体检当天早上可以少量喝水,但最好控制在50~毫升以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不用担心喝水影响体检结果而不吃药,这种做法反而很危险。服药后再检查,有助于判断你的日常身体状况,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准备在全麻状态下做胃肠镜的人则必须禁水,以免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误吸。
剧烈运动
影响多个指标
运动会影响血糖、肌酐、肝功能等血液检测结果。
建议:体检前一天不要做剧烈运动。走路不会影响体检结果,但如果感觉心跳加速,最好休息5~10分钟再抽血,等心跳恢复平静15分钟后再量血压。
感冒、发烧时体检
影响血液检查
感冒发烧等感染期不应体检,很多指标都会受到影响。
建议:最好在停止服用抗生素类药物3天后再体检。女性月经期也不宜体检,生理状况会影响血液检测结果。乳腺红外线检查应安排在月经干净后一周。
拿到体检报告第一时间应该做什么?
乳腺疾病(乳房结节、小叶增生)
40岁以上应每年一次专科检查
“我按网上说的,摸到乳房有硬包块,会不会是乳腺癌?”
随着乳腺癌疾病的高发,越来越多女性
防治建议:经常性乳腺自查(月经后9-11天进行)观察乳腺包块大小、硬度,40岁以上者应每年一次专科检查,必要时做乳腺B超或钼靶照相检查。
甲状腺结节
结节是否恶性请交给医生判断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周围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会变成甲状腺癌吗?
甲状腺肿瘤专家表示,发现甲状腺结节不要乱了阵脚,一般通过B超发现的甲状腺结节中癌的概率其实不到1%。
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体检报告单上,颈部B超的检查栏上写着“微钙化、肿块边界不规则、血流丰富”这样的字眼,应该引起重视,及时找专科医生咨询。
医师强调:结节是否恶性,与结节的大小和数量都没有直接关系。如何判定结节的性质,这个判断请交给专业的医生,不要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也不要道听途说。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一位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准确率可以达到85%,病情复杂的,还可以通过穿刺、基因检测等手段来确定。
防治建议:
若检出甲状腺结节,定期复查甲状腺B超,一般6-12个月。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代谢垃圾”危害大
低密度脂蛋白是机体的“代谢垃圾”,过高容易导致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有的人也会因为长期偏高并不加以控制,最后导致身体残疾,甚至死亡。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病、糖尿病等疾病,熬夜少动、喜欢油腻食品、吸烟、酗酒、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该指标数值升高。 防治建议:应控制饮食,增加维生素、纤维摄入;积极锻炼,每周有氧运动2-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定期复查血脂、肝胆脾胰B超(6-12个月);医院门诊就诊,予以药物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