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
咖啡鲜果迎来采收季
但云南这个我国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
却因为一篇名为《云南咖啡豆,困在香精里》的文章
而陷入舆论中
微博上也出现了相关话题
(图源:微博)
文章指出云南咖啡豆存在香精豆
香精豆这个新兴名词
因此走进人们的视野
我们不禁好奇
到底什么是香精豆?
云南咖啡豆中有香精豆吗?
如何辨别香精豆呢?
+
+
什么是香精豆?
所谓的“香精豆”,一般是指在咖啡豆制备过程中,加入香精等食品添加剂来改变咖啡风味,而得到的咖啡豆成品。比较常用的添加剂诸如丙位丁内脂、糠基硫醇、甲基环戊烯醇酮、巴豆酸等。
传统工艺不添加任何人工制剂,仅通过水洗、日晒、自然发酵等方式进行生豆自然发酵,然后直接送到烘焙厂进行烘焙,让生豆变成可以冲泡和售卖的熟豆,最后销往各大咖啡品牌或咖啡门店,制成美味的咖啡。
(图源:千图网)
相较于通过育种、种植、发酵等方式丰富咖啡豆的风味,直接加香精显然成本更低、可控性更高,还能“化腐朽为神奇”,弥补咖啡豆风味上的缺陷。在香精的包裹下,残次豆也有机会卖出高价。
+
+
风口浪尖上的云南咖啡豆
有关香精豆的文章浮出水面后,云南的咖啡品牌受到了明显的冲击,许多顾客涌向网店客服,质问自己买的豆子是不是香精豆。这让不少云南的咖啡从业者感到委屈。他们对记者说,市面上确实存在香精豆,但这不是产区的错,不能代表云南产区的实际情况,他们“不背这个锅”。
“香精豆”这锅,云南咖啡不愿背,更不能背。因为背锅事小,但因为不明不白的罪名给整个产业链条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事大。
(图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据了解,年,中国咖啡消费量为23.76万吨。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年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约万亩,产量约11万吨。据云南省统计局数据,从产量上看,云南咖啡豆在全国占比超过99%,几乎是中国咖啡豆的代名词。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年全国总共出口咖啡生豆(未焙炒未浸除咖啡碱的咖啡豆)约2.5万吨。按照以上数据粗略地估算,云南咖啡豆在国内消费市场上的占比大约是1/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黎其万:
在咖啡行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自律以及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查处食品安全问题的强大威慑下,肯定不可能是普遍现象,更损害不了云南咖啡豆优质品质的国际形象!极个别唯利是图不法商人生产销售所谓的“香精豆”属违法违规行为,合法合规企业和咖啡行业人士嗤之以鼻,更是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查处和严厉打击的对象,违法企业也不可能生存下去。
(图源:千图网)
不可否认的是,通过添加各种香精,将特定的香气赋予某种咖啡豆,使之拥有原本不属于它的风味的香精豆客观存在。而且由于香精豆成本更低、可控性更高,还能弥补咖啡豆风味上的缺陷,不能保证不会有趋利者“眼热”。要把“黑锅”彻底掀翻,为云南咖啡正名,显然还是需要行业自律和监管到位,别给人留下任何“以偏概全”可乘之机。
香精豆能够引爆人们的情绪,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咖啡市场上下游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之所以如此排斥香精豆,是因为普通消费者很难判断识别出香精豆,加上包装说明上的不透明,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容易产生不信任,长此以往将损害云南咖啡的品牌形象。
+
+
亟待建立行业标准
目前咖啡豆的香精使用,仍然存在监管空白。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GB-)中对食品用香精有全面的规范,并明确提出使用香精应在产品标签上进行标示。
但大部分香精豆诞生于原材料环节,也就是对咖啡生豆进行加工的环节,而生豆属于农产品,在农产品的检查标准中目前还没有对香精提出规范。那些想要“自证清白”的从业者,此时或许比消费者更期待一个标准化的监管方式。
(图源:千图网)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黎其万:
必须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需要规范咖啡店经营者,在售卖时清晰标注豆子的处理方式、是否使用风味添加剂,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云南咖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胡路:
近段时间,行业协会内部也在做一些沟通,行业虽然没有办法短期内给出标准和规范,但从行业自律的角度会及时引导。
普洱学院咖啡学院院长鲍晓华:
应当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与高校和咖啡行业协会联合,尽快制定风味添加剂在咖啡豆中使用的标准。
一家精品咖啡馆的主理人老苏也希望咖啡行业能尽快建立起风味添加剂在咖啡豆中使用的标准,并且实施风味豆强制检测,“行业正规化,才能让每个从业者大胆往前走。”
(图源:千图网)
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辨别香精豆呢?参加过多次咖啡比赛的职业咖啡师林克介绍了分辨香精豆的方法:
1.咖啡豆的风味香气经久不散,豆子拿在手里有“打蜡”的感觉。
2.香气持久的反而不好,一般而言优质好豆香气淡且不持久。
3.将咖啡豆放置空气中,在72小时候如果还有浓郁香气,大概率是香精豆。
4.过于真实的风味感,比如巧克力风味咖啡豆喝、闻时都有逼真的巧克力味。
香味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各种草莓味、苹果味、巧克力味的咖啡
或许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来尝鲜
但无论对香精持何种态度
从业者和消费者都认为
香精不是劣质咖啡豆的遮羞布
其使用量和使用方法
应得到规范和监管
并通过明确的标注进行区分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新周刊、云南经济日报、云南网等
编辑|谢灵慧卉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