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咖啡很多人都会想起星巴克
时至今日不管你在城市
都经常能看见那个绿色美人鱼的标志
然而尽管星巴克的门店众多
但其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
甚至在很多人严重星巴克已然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记得早年间
网上充斥着打卡星巴克的帖子和照片
其内容大多都是手拿一杯星巴克自拍
无处不透露出一股上流的气息
而就算在今天
你也依旧能在朋友圈看见别人天天发去星巴克的照片
这可真算得上无形装b最为致命了
但这也不禁让人想问
星巴克真的对得起它的价格吗
它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它又是怎样让人“死心塌地”的
马上为你揭晓
如果要讨论星巴克对不对得起那份价钱
首先就得从它诞生之初说起
你可能不知道
星巴克最初不但不买咖啡
甚至连创始人都不是如今的霍华德·舒尔茨
年3月31日
在美国的西雅图大道世界上第一家星巴克开业了
但这家店老板的职业却和咖啡完全不搭边
他们是杰瑞?鲍德温戈登?波克和杰夫?席格
职业分别是英语老师历史老师和作家
至于他们开店的动机
就不得不提起一位传奇人物----艾佛瑞?毕特
他被誉为美国精品咖啡之父
为什么要强调精品呢
因为美国咖啡在他之前完全就是全世界的笑柄
那时候欧洲人常常将美式咖啡称为牛仔咖啡或者洗碗水咖啡
意思是美式咖啡既不讲究也不好喝
于是从年开始艾佛森·毕特便兴起了一场咖啡革命
而后他开设了一家名为毕兹咖啡与茶的咖啡店
并推出了重烘焙咖啡的理念
也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以黑苦闻名的美式黑咖啡
而上面提到的三人正是在其手下学习过咖啡豆烘焙
因此才开设了星巴克
但与如今的星巴克不同的是
他们并不售卖咖啡成品
而只卖烘焙好的咖啡豆和茶叶
并且一买就是十五年
直到年舒尔茨才被其聘为营销主管
舒尔茨从小生活在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的贫民区
但这样的环境也让他结识了许多国家的人
其中意大利文化最让他喜爱
因此他在入职后马上就在店里卖起了咖啡饮品
很快就取得了不错的口碑
于是他马上向三位老板请示将这种模式扩大
但却遭到了拒绝
无奈之下舒尔茨暂时离开了星巴克另外开了起了咖啡连锁店
但仅仅过了五年
机会便再次来到了他面前
年星巴克打算将零售部门出售
舒尔茨在得知消息后拿出了万美元将其收购
从此开启了星巴克的全新征程
而舒尔茨也很快做出了行动
他的方法简单粗暴
那就是不断扩张
舒尔茨将自己所有的门店名字都改成了星巴克
接着他又用上了那个标志性的美人鱼图案
然后利用之前星巴克的咖啡豆来制作咖啡
之后的星巴克凭借其早年间在咖啡豆上的投入
成功占据了美国市场
到年星巴克在美国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便开出了46家门店
紧接着两年后星巴克直接在美国上市了
之后星巴克便在美国和全世界疯狂扩张
他们使用直接并购竞争对手并改造其门店的手段
迅速发展到了如今遍布76个国家3万多家门店的规模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星巴克从一开始就和高端沾不上边
那究他们究竟做了什么能让人产生“错觉”呢
答案是环境和营销
说道这一点相信去过星巴克的人都有所体会
星巴克的环境在一众街头咖啡店里绝对算得上比较好的
并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提供免费的WiFi和冷气
我想很多人都曾经做过这种事
那就是去星巴克随便点一杯饮料
然后找个座位坐一下午
甚至不少人的毕业论文和商务会谈都在这完成
而这便是星巴克的核心竞争力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在以前WiFi还要收费的时候
星巴克就已经提供了免费上网加舒适的环境
试问只需几十块就能获得一个这样的环境的话
那星巴克确实不算贵
但这个结论仅适合美国人
而现在我们将视线拉回中国
我们假设中国人均工资是一万元
那么按照星巴克25到50元的价格计算
每个中国人如果把所有的工资都拿来喝星巴克
那么他大概能喝到杯
但我想问一个问题
大家平时吃的外卖才多少钱?
应该很少超过三十块吧
而美国人由于贫富差距巨大
我们就取一个中间数值那就是税前月薪五千美元左右
别看这看起来不少
但在美国这仅仅是普通人的平均工资水平
而如果美国人也把钱拿来都喝星巴克
而美国辛巴克的售价是3.5到7美元左右
那么他们能喝大概到1杯
而他们吃一顿普通的午餐的价格是7到20美元
这么一比的话各位就能看出来差距了
同样差不多的价格你喝一杯星巴克要抵1到3顿饭
美国人却连一顿饭都不到
而事实上中国又有多少人拿的到一万以上的月薪呢
这个大家心里应该都有数
但即便是这样
中国人也络绎不绝地涌向星巴克并将其捧上神探
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星巴克的营销手段
说到这这个我就不得不搬出罗老师的名场面了放一段罗永浩扇耳光的照片
相信大家都被星巴克中杯大杯超大杯的规格折磨过
但各位有想过为什么星巴克要将小杯说成中杯吗
这就牵着到了心理学了
很显然传统规格都是按大中小来计算
但这样的规格就给了消费者选择最低价的机会
而星巴克将小杯给换成了中杯
自然价格也提高了
而后便是那句熟悉的话语:
只需三块就能升杯哦
普通人一听只要三块就能换个大杯
那何乐而不为呢
结果你一付款就是几十块
而几十块对普通人来说虽然不便宜但也不是负担不起
相比于那些动辄上万的奢侈品来说
几十块钱的星巴克便显得性价比突出了
因此许多工资不高不低的小年轻们便纷纷投入了星巴克的怀抱
在那他们找到了久违的“上流”感
因此他们才会乐此不疲地用三顿饭的价格来换取快感
而这就是所谓的虚荣心
或者说叫消费升级更合适
然而这么做的远不止星巴克一家
当今社会许多商家都利用营销等手段强行拉高了消费者的价格底线
而那些看似美好的外在其实是诱导你跌入深渊的甜蜜陷阱
而一旦你踏进去就很难再脱身
因为中国有句俗话说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