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油条英文名火了,炸出一堆生猛翻译官

文章来源:咖啡   发布时间:2025/3/10 11:49:30   点击数:
  

曾经有人说在4A广告公司,喜欢中文里面夹杂点英文。简单来说就是4A腔,有人觉得这很酷,有人觉得这是装逼。

不过恕我直言,这年头,不会一点英文都不会冲浪了。。。尤其是现在的品牌,明明可以讲母语,偏偏要加点舶来语。

最近在小红书刷到肯德基的一条内容,真的太有梗了。

01

有网友买肯德基安心大油条的时候,意外发现肯德基给油条的名字,备注了英文。

备注英文就算了,关键是备注得很内涵,没点英语水平都看不懂,把这网友给整不会了。

我还特地百度一下油条英文是friedbreadstick,但这款名字叫做安心大油条LSM。

吃个油条而已,整得跟特务接暗号一样。

热心的小红书网友前排吃瓜,居然翻译上瘾了。一时间不知道是说拼音博大精深,还是英文包罗万象,第一个就很生猛。

色情版:老色迷老色魔,吃完变成老色眯。要问为什么翻译成这个,可能形似那玩意儿。

尺寸版:看完“老色眯”版本,再看尺寸的翻译——L码S码M码,就会觉得更加内涵了。

《陋室铭》版:你是懂刘禹锡的,英雄不问出处油条不问来出,好吃就完事。

李世民版:我原来只知道杨贵妃爱吃荔枝,没想到李世民还爱吃油条。

本土化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肯德基是在秀自己在中国本土化的诚意,毕竟油条也是肯德基本土化的产物。

翻起来就是LOCALSTOREMARETING,本土商店销售,推出特别适合中国人口味的东西。

失眠版:敢情油条还加了安眠药,可算是顺便给我解惑为啥叫安心油条。

智商税版:老傻帽,谁买谁就是大冤种?这个翻译似乎挺接地气,对比2块一根油条,肯德基的只有巴掌大,定价算是豪华了。

念念不忘版:还有的人吃出了《三生三世十里油条》的内味

图源:小红书网友评论

拉S版:吃完拉屎变成喷射战士吗?难道肯德基要跟华莱士抢生意?

时尚版:老时髦,一根油条而已,它承受的KPI压力也太大了。

还有其它神翻译,看起来奇奇怪怪可可爱爱。比如“楼上买”、“罗生门”、还有“泪水没”.......看完只能说翻译高手在民间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翻译五毛五。评论区果然很有文化,看完词汇量增长了。不像我只想到smalllarge和middle。

当然以上纯属娱乐,虽然目前这个油条翻译,官方无解。但经过网友一番玩梗,让原本平平无奇的肯德基油条,可算是狠狠出圈了一把。

02

英文翻译就像是一门玄学,只要品牌能够自圆其说,不求标准答案。

就像我们熟知的旺旺,有多少人跟这位网友一样,第一次知道旺仔英文名,居然是“hot-kid”,后知后觉啊~~这翻译哪吒看了沉默。

这是想表达旺仔性感荷官在线发牌,还是理解为火辣小俏男、垫底辣孩、火娃、热孩、性感小子、辣仔、红孩儿

一旦代入这个设定,就走不出来了。旺仔小吊带穿的,确实看起来很火辣,旺仔=hotkid倒是挑不出毛病。

这不,旺仔牛奶的翻译曝光之后,还有网友建议旺仔牛仔,翻译成goodboy或者luckykid、richkid、redlittleboy

luckykid看起来还挺旺仔的,既有发财内涵又有好运,还可以跟瑞幸咖啡原地组CP,简直是简单粗暴、朗朗上口。

更有意思的是,旺旺集团的翻译,被扒到是wantwantgroup,这让我想起了旺仔很多魔性广告最后,都会蹦出一句“旺旺”,看来取名都自带bgm。

据说旺旺一开始翻译不叫wantwant,而是叫oneone的,原来旺旺翻译一直玩的就是谐音梗!

图源:天眼查

更离谱好笑的还有旺旺仙贝叫wantwangsenbei。

浪味仙lonelygod,差点以为是寡王专属。吃了这么多年的浪味仙,才知道吃的不是浪,而是个寂寞。

03

当然也不是所有品牌翻译,都能让人一笑而过,而可能伤害到消费者。

除了肯德基和旺旺,有些品牌阴阳怪气的英文,着实让人看不懂,可能还引起生理不适。

就看之前瑞幸推出的一款新品,就是直接叫做dirty,脏咖啡?没咖啡文化的我,还一度怀疑瑞幸是想砸自家咖啡招牌?

无论是翻译成“脏”和“污”咖啡,听起来都是不太友好和有食欲的样子。

据说名字灵感来于咖啡的视觉效果,因为整杯咖啡被espresso浓厚的油脂盖住,显得有点脏,所以得名dirty。

要是说瑞幸是因为文化造成误解,那茶颜悦色就似乎真翻车了,曾经因为翻译有歧义上热搜。你一定不知道,原来茶颜悦色的英文翻译叫:Sexytea。

也就是说按照直译,茶颜悦色英文名解释起来就是——“性感的茶”,一个做茶饮的品牌,很难理解为啥营销要拿性感说事。

对比之下,建议还不如叫“Enjoytea”,契合了茶颜悦色“悦色”内涵,也更能传递愉悦的意思。

后来茶颜悦色因为争议太大,只好撤下Sexytea标识,也声称不再沿用该英文名。

品牌对于产品的翻译,除了要简单好记之外,还要考虑地域文化、隐藏的寓意等等。

就说几个极端的例子,Coca-Cola入华之后成功翻译为更好听的“可口可乐”,而不是“蝌蚪啃蜡”;而科罗娜因为英文名跟新冠接近,曾在非常时期被嫌弃。

所以说起来,翻译不仅是一门翻译活,还是一门艺术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wwrm.com/jbwh/16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