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S-DRG/DIP疾病编码对照与应用》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购买△
肝癌患者男性,48岁,因查体发现肝脏占位5天入院。有“乙型肝炎”病史6年,无其他疾病史。入院后查体无明显异常发现,化验甲胎蛋白ng/ml,腹部超声及磁共振检查均发现肝脏实质性肿块,大小约2cm×3cm,符合肝细胞癌的影像诊断。经充分术前准备后,行腹腔镜下肝段切除术,手术顺利,切除标本送病理。术后病理诊断:肝细胞癌。经综合处理后,好转出院。
主要诊断:肝癌
其他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主要手术操作:腹腔镜下肝段切除术
其他手术操作:—
主要诊断及编码:肝细胞癌C22.
其他诊断及编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B18.
病理诊断及编码:肝细胞癌M/3
主要手术操作及编码:腹腔镜下肝段切除术50.
其他手术操作及编码:一
1.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肝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90%。患者年龄大多为40~50岁,男性多于女性。大体病理形态分为型: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三型。传统上以直径5cm为界,将肝细胞癌分为小肝癌(直径≤5cm)和大肝癌(直径>5cm)两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的分类:微小肝癌(直径≤2cm),小肝癌(2cm<直径≤5cm),大肝癌(5cm<直径≤10cm)和巨大肝癌(直径>10cm)。
早期诊断、早期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肝癌长期治疗效果的关键。依据肿瘤部位、大小、病情程度等因素,可选择:
①部分肝切除:是治疗肝癌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肝切除可以通过开腹施行,也可有选择地采用经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下施行。
②肝移植。
③肿瘤消融。
④经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区域化疗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
2.根据主要诊断选择原则,选择肝癌为主要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为其他诊断。
3.依据手术操作分类规则,肝段切除术分类于50.22部分肝切除术中,依据《医疗保障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其下扩展为不同的条目,包括:
50.x肝Ⅱ段切除术
50.x肝Ⅲ段切除术
50.x肝Ⅳ段切除术
50.x肝V段切除术
50.x肝Ⅵ段切除术
50.x肝Ⅶ段切除术
50.x肝Ⅷ段切除术
50.肝段切除术
50.腹腔镜下肝段切除术
本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肝段切除术,故编码于50.。
肝内胆管癌患者男性,71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1个月,加重伴黄疸1周入院。无肝炎等疾病史。外院门诊腹部CT示:胆囊结石;肝左叶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扩张。收入院后MRI检查示:肝左叶异常强化病变,考虑肝内胆管癌可能性大;胆囊结石并胆囊炎;肝内胆管结石伴扩张。临床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胆囊结石并胆囊炎、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完善术前准备,全麻下行肝左叶切除+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手术标本送病理。术后病理诊断:胆管腺癌、胆囊慢性炎症。术后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
主要诊断:肝内胆管癌
其他诊断:胆囊结石并胆囊炎
肝内胆管多发结石
主要手术操作:肝左内侧叶切除术
其他手术操作:胆囊切除术
主要诊断及编码:肝内胆管癌C22.
其他诊断及编码: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K80.
肝内胆管结石伴慢性胆囊炎K80.x
病理诊断及编码:腺癌M81/3
主要手术操作及编码:肝叶部分切除术50.3x03
其他手术操作及编码:胆囊切除术51.
1.原发性肝恶性肿瘤指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肝肉瘤(罕见)。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肝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90%;肝内胆管癌多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多为腺癌,约占肝恶性肿瘤的10%;同时起源于肝内胆管和肝细胞的恶性肿瘤,称为混合性癌,该型较为少见。治疗肝内胆管癌的有效方法是肝切除。
2.依据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选择原则,肝内胆管癌为主要诊断,肝叶切除术(左内侧叶)为主要手术操作。
3.依据疾病分类规则,肝内胆管腺癌按照肿瘤编码的查找规则,先查主导词:
腺癌
—胆管型(M/3)C22.1
——肝C22.1
肝恶性肿瘤疾病编码的分类轴心是病理的组织类型,按病理学分型不同,相应的疾病与形态学编码都不尽相同:
①肝细胞癌C22.0M/3;
②肝胆管癌C22.1M0/3;
③联合性肝细胞癌和胆管癌C22.0M/3。
依据手术操作分类规则,本案例中患者所行的是肝左内侧叶切除术,分类于50.3肝叶切除术亚目下的肝叶部分切除术50.3x03。若行左半肝切除术,则应编码于50.3x02;右半肝切除术则编码于50.3x01。
文章来源:临床与编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DRGs、DIP系列丛书热售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