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甲状腺癌一般恶性程度较低、病程长、发展慢、症状轻、生存率相对高,是一种惰性肿瘤,所以我们常常把甲状腺癌称为“懒癌”。
其发病率与地区、种族、性别有一定关系。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绝大多数甲状腺癌发生于一侧甲状腺腺叶,常为单个肿瘤。
发病原因
1碘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一般认为,碘缺乏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碘缺乏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增高,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肥大,发生甲状腺肿大,出现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高碘饮食可能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率。
2放射线
用X线照射实验鼠的甲状腺,能促使动物发生甲状腺癌,细胞核变形,甲状腺素的合成大为减少,导致癌变。
另一方面使甲状腺破坏而不能产生内分泌素,引起促甲状腺激素(TSH)大量分泌致使甲状腺细胞癌变。
据临床相关数据表明甲状腺的发生与放射线的作用有关,在婴幼期曾因胸腺肿大或淋巴腺样增殖而接受上纵隔或颈部放射治疗的儿童尤易发生甲状腺癌。
因为儿童和少年的细胞增殖旺盛,放射线是一种附加刺激,易促发其肿瘤的形成。成人接受颈部放射治疗后发生甲状腺癌的机会则不多见。
3促甲状腺激素(TSH)慢性刺激
促甲状腺激素(TSH)通过cAMP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调节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生长,可能发生甲状腺癌。
血清TSH水平增高,诱导出结节性甲状腺肿,给予诱变剂和TSH刺激后可诱导出甲状腺滤泡状癌,而且临床研究表明,TSH抑制治疗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TSH刺激是否是甲状腺癌发生的致病因素仍有待证实。
4性激素的作用
由于在分化良好甲状腺癌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因而性激素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受到重视,临床上比较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的肿瘤大小时发现,通常青年人的肿瘤较成人大,青年人发生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也比成人早,但预后却好于成人。
故有人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性激素受体,并发现甲状腺组织中存在性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但性激素对甲状腺癌的影响至今尚无定论。
5生甲状腺肿物质
动物实验证实,长时间服用生甲状腺肿物质可诱导出甲状腺癌,也可阻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使TSH分泌增多,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可能产生甲状腺的新生物,并伴有甲状腺的弥漫性肿大,而引起甲状腺肿瘤。
6其他甲状腺病变
临床上有甲状腺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某些毒性甲状腺肿发生癌变的报道,但这些甲状腺病变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尚难肯定。
以甲状腺腺瘤为例,甲状腺腺瘤绝大多数为滤泡型,仅2~5%为乳头状瘤;如甲状腺癌由腺瘤转变而成,则绝大多数应为滤泡型,而实际上甲状腺癌半数以上为乳头状癌。所以推测甲状腺腺瘤癌变的发生率是很小的。
7遗传因素
约5~10%甲状腺髓样癌有明显的家族史,而且往往合并有嗜铬细胞瘤,推测这类癌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遗传因素有关。
病理类型
甲状腺癌的病理诊断及分类尚存在分歧,但目前国内外多将原发性甲状腺癌分为四类。
1乳头状癌
乳头状癌是一种分化好的甲状腺癌,癌组织由乳头状结构组成。此种类型最多见,占甲状腺癌的59.9%~89%。大约80%的乳头状甲状腺癌会出现腺体内转移,其发展缓慢,病程长,预后好。
2滤泡状癌
这种类型占甲状腺癌的11.6%~15%,以肿瘤的结构以及包膜侵犯作为诊断依据,目前将嗜酸性细胞癌也归于此类型,生长缓慢,预后较好。
3髓样癌
髓样癌占到甲状腺癌的3%~10%,也称C细胞的恶性肿瘤,较少见。甲状腺C细胞是分泌降钙素(calcitonin)的内分泌细胞。
4未分化癌
未分化癌占到甲状腺癌的5%—14%,主要包括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和其他类型的癌,发展快,预后极差。
临床症状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内发现肿块,质地硬而固定、表面不平,腺体在吞咽时上下移动性小。未分化癌可在短期内出现上述症状外,还伴有侵犯周围组织的特性。
晚期可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吞咽困难和交感神经受压引起Horner综合征(霍纳氏综合症)及侵犯颈丛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和局部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等表现。颈淋巴结转移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
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从而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临床检查
1B超
颈部超声检查是诊断甲状腺肿物性质的首要检查方法,可以发现触诊难以发现的较小肿物。
2核素扫描
实体性甲状腺结节应常规行核素扫描检查,甲状腺癌I(碘)和Tc(锝)显像多表现为冷结节。
3CT和磁共振成像
主要用于了解甲状腺癌侵犯范围和转移情况。
4甲状腺穿刺活检
在超声引导下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穿刺组织学检查,用以判断肿物的良恶性。
5血液检查
甲状腺肿瘤治疗前后常需进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降钙素、甲状腺素结合力等项目的检查。检测血清降钙素水平有助于髓样癌的辅助诊断。
临床治疗
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病理类型、病变的程度以及全身状况等。以手术为首选,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必要时选用放、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
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甲状腺本身的手术,以及颈淋巴结清扫。不论病理类型如何,只要有手术指证就应尽可能手术切除。对分化好的乳头状癌或滤泡癌,即使是术后局部复发者也可再次手术治疗。
甲状腺的切除范围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期有关,范围最小的为腺叶+峡部切除,最大至甲状腺全切除。
2内分泌治疗
甲状腺癌作次全或全切除者应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以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抑制TSH。乳头状腺癌和滤泡状腺癌均有TSH受体,TSH通过其受体能影响甲状腺癌的生长。
国内一般选用干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要定期测定血浆T4和TSH水平来调整用药剂量,使体内甲状腺激素维持在一个略高于正常但低于甲亢的水平之间。
3放射性核素治疗
对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术后应用碘(I)放射治疗,适合于45岁以上患者、多发性癌灶、局部侵袭性肿瘤及存在远处转移者。
碘(I)治疗注意事项:
①患者在服I后,头3~5天应住隔离病房,出院后尽量避免接触孕妇和儿童。
②I治疗3~6个月后需进行复查。
③有生育要求者,需在I治疗结束一年以后方可考虑怀孕。
④治疗期间要停用甲状腺素制剂和限制含碘饮食。
4放疗
除未分化性甲状腺癌外,其余类型甲状腺癌对放疗敏感性较差,故外放射治疗是未分化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分化型癌无需常规放疗,如手术后有残留或有孤立性远处转移灶,应及时给予术后放疗,尽可能降低局部复发率。
5其他治疗方法
一般用于未分化癌术后的辅助治疗或晚期姑息性治疗。对于不可手术的晚期患者或肿瘤累及重要血管、器官时,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可试用介入治疗。对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还可考虑微波、激光、射频等物理消融方法。
食疗方案
1、蛤肉带壳60g、紫菜30g,水煮。每日一剂,连服一个月为一疗程,休息7天,可连用三个疗程。
2、海麻雀或海蛇各30g,煲瘦肉g,每日一次,或与中药交替服用。
3、甲状腺癌术后,多见气血两虚或阴虚肝旺,可服用以下粥药。
(1)首乌粥:首乌60g,煎取浓汁去渣,入粳米60g煮粥,早晚分服。
(2)山药粥:鲜山药g切碎与粳米60g煮粥服用。
(3)百合粥:干百合30g(或鲜百合60g)加冰糖,加粳米60g煮粥,早晚分服。
预防要点
1注意饮食
忌辛辣刺激,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由于甲状腺癌的发生和碘有密切关系,所以要适当食用加碘盐和海带、紫菜等海产品,以补充人体生理所需,但也要记住不能过量。
2避免照射射线甲状腺癌最为明确的发病诱因是辐射,比如医学放射科的X射线、CT电离辐射,以及高压电线的辐射线等。如果辐射剂量过大,容易造成颈部细胞癌变,诱发甲状腺癌,所以大家要尽量远离射线,尤其是小孩子要避免头颈部X线照射。
3适当减肥肥胖的人体内含有较多的胰岛素,而胰岛素容易刺激甲状腺细胞增殖和转化,也就是说肥胖也是甲状腺癌的诱因,所以大家要通过合理饮食、运动等方式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4避免滥用雌激素已有研究表明,雌激素会结合雌激素受体并作用于甲状腺癌细胞,能明显的促进甲状腺癌生长和转移,特别是女性朋友,要避免滥用雌激素,预防甲状腺癌。
5适当运动平时要适当运动,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而且运动可以燃烧脂肪,将体内废物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避免身材肥胖,降低甲状腺癌发生率。
6保持心情愉悦情绪波动太大会造成内分泌失调,破坏机体的平衡,无形中增加患甲状腺癌细胞的几率,所以要学会控制和调整情绪,避免压抑、紧张等不良情绪,时刻保持心情放松、愉悦。
7戒烟香烟的毒害物质对身体不利,特别香烟中的硫氰酸盐的化合物,会抑制人体甲状腺器官对碘元素的利用,加大患甲状腺癌的风险。
8生活规律长期熬夜会影响人体激素分泌,建议生活作息规律,少熬夜,保证每日有充足的八小时睡眠,使身体和器官都能够充分休息。
9定期检查要注重定期检查,特别是有甲状腺增生疾病和良性肿瘤的患者,应听从医生指示,按时复查。平时身体有异常也要及时就诊,避免耽误疾病的治疗。
End
本公号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分享让我们一起走得更远
治疗经历、用药、经验、情感皆可分享
投稿请发送至tg
yinta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