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自驾游的最后一天,我们的行程计划是从奠边府出发,往西南方向行驶,经过一段约55公里长的山区公路到达班冈口岸,再从这里办理手续离开越南进入老挝(哈迪口岸)。而这短路恰好就是美越战争时期赫赫有名的“胡志明小道”的其中一段。
早餐后,我们驱车上路。离开奠边府市区往西行驶。车轮下是简易且缺少维护的柏油路,路很直,但也很窄。细长的公路逶迤越过一处处越南小村庄,感觉就像穿梭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大部分村庄都被各种旱田或水田包围着,此时正是插秧的季节,有头戴斗笠的越南农民正在田间忙碌。
别看越南一侧临海,一侧靠山,适合耕种的平原地貌并不多,但它仍然属于农业国家。据越南官方统计,近几年越南的农林水产行业GDP呈持续下降走势,主要成因包括旱灾、土地盐碱化,以及市场需求不稳定。另外,多数产品市场结构也不均衡,比较依赖中国市场(中国目前是越南橡胶、大米、水产品、木制品、胡椒、木薯等主力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之一),而越南国内农产品消费市场又极不稳定。另外,越南农产品出口价格也在持续下降,比如去年(年)越南咖啡的出口价格就大幅下降了17%。
越过一部分丘陵山地的村庄之后,我们开始进山,梯田越来越多,险峻盘山公路也接连不断,其中许多路面显得坑洼不平,大型货车也频繁出没。穿过这片深山区之后,就进入了越南老挝的接壤地区。
据说,越南与老挝这几年的关系搞得不错,在东盟地区各种决策主张方面也是眉来眼去、交往甚欢。每年越南会通过陆路口岸向老挝大量进口木材等基建物资。比如,我们在广西凭祥时,随处可见的那些个红木制品工厂,据说那些工厂的木料原产地都是老挝北部的原始林区,木材经由越南采购后转销中国的(越南从中攫取差价)。
实际上,如果商人做国际木材生意,从老挝北部到中国云南的磨憨口岸(一级口岸)的陆路运输方式,其实更加方便快捷,利润也更高。但老挝为了搞好与邻居越南的关系,非要经由越南这个中间商国家转手,再将木材卖到中国人手里,这贼心眼,昭然若揭!
用麻袋运送鸭子的越南人
一条数十公里的破败崎岖山区公路,直接连通了越南与老挝两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而我们此时此刻正在游历的这段路,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越战争时期,也曾让两国为之兵戎相见,它就是著名的胡志明小道。美越战争早已结束,如今这条路上却仍然热闹,但更多的是老挝越南两国边民利用胡志明小道运输、交易农贸物资。沿途我们遇到很多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运送鸡鸭的越南农民。
美军为了全面控制胡志明小道,便对刚刚完成选举上台的老挝右翼政府施压,并承诺对老挝进行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于是老挝开始对北越加大敌对态度,并不断加强对老越边境区域的管控封锁,越共同样也投入了大量兵力进行疏通巩固。其中擦枪走火的事件时有发生,但因战争初期越共实力不济,所以并未引起大规模的战争冲突。
我们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行驶,不断碾压缺少沥青的泥泞路面,铺设有柏油的路面上也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弹坑”,每每在狭窄的路上避让满载木材和农产品的大卡车时,都让驾乘人员惊出冷汗。有时跟车距离小,前车扬起的灰尘黄土会完全阻断驾驶员的视线。
确切地说,我们此时此刻所在的这片崇山峻岭,属于年美越战争爆发之后,北越军民于越老两国接壤的热带雨林区(长山山脉至安南山脉)域开辟出来(海拔~米区间)、专门用于北越部队向南越前线输送战略物资和战斗人员的——“胡志明小道”(以前越共领导人名称命名),这里属于“小道”的北部区域。
完整的胡志明小道,几乎完整覆盖了越老边境的崇山峻岭中,那些纵横交错的小路其实都属于“胡志明小道”。这条“小道”基本沿着越南与老挝边境线分布,大体呈北南纵贯的走势,直到柬埔寨东部结束,全长约2万公里。
北越部队的防空武器(–)
官方资料上说,胡志明小道是年~年建造并高频率使用的一条战略物资补给路线(美越战争时期北越军队的前方补给线),又被称为“中央走廊”。自从战争开始,美军就对越军这条神秘的补给线格外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