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马栓全浅谈冻疮防治

文章来源:颈部肿物   发布时间:2018-5-19 19:13:19   点击数:
  医院订阅哦!

马拴全教授

擅长:皮肤疾病(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白癜风、黄褐斑、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带状疱疹、疣、痤疮、酒渣鼻、面部皮炎、过敏性紫癜、脱发、足癣、股癣、红斑狼疮、硬皮病等),乳腺疾病(乳腺增生症、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等),疮疡,烧伤,静脉炎、脉管炎,男性泌尿与生殖系疾病,体表慢性炎症性肿块等外科疾病的诊治。

冻疮是由寒冷引起的一种局限性瘀血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初冬、早春季节,以儿童、妇女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多见,还可与脊髓灰质炎,白血病前期,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冻疮型红斑狼疮等系统性疾病伴发。

表现在局部肿胀发凉、瘙痒、疼痛、紫斑,或起水疱、溃烂,甚至形成溃疡。主要发生在手足、耳廓、面颊等暴露部位,多呈对称性。轻者受冻部位先有寒冷感和针刺样疼痛,皮肤呈苍白、发凉,继则出现红肿硬结或斑块,自觉灼痛,麻木,瘙痒,重者受冻部位皮肤呈灰白、暗红或紫色,并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肿块,疼痛剧烈,或局部感觉消失。

如果出现紫血疱,势将腐烂,溃后流脓、流水,甚至形成溃疡,严重的可导致肌肉,筋骨损伤。冻疮轻证一般10天左右痊愈,重者需1-2月,或气温转暖时方能痊愈。

根据冻疮复温解冻后的损伤程度,分为4度

Ⅰ°(红斑性冻疮)

损伤在表皮层复温后出现红斑,水肿,自觉发热,瘙痒或灼痛,不形成水疱,约1周后症状逐渐缓解,表皮脱落,不留瘢痕。

Ⅱ°(水疱性冻疮)

损伤达真皮层,皮肤红肿、疼痛更加显著,有水疱或大疱形成,疱液黄色或血性。如无感染,约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少有瘢痕,如感染,愈后有瘢痕。

Ⅲ°(腐蚀性冻疮)

损伤达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创面由苍白变为黑褐色,触之冰冷,痛觉迟钝或消失,一般呈干性坏死,周围可有红肿、疼痛、血疱,若无感染,坏死组织干燥结痂,痂脱后形成肉芽创面,愈后形成瘢痕。

Ⅳ°(坏死性冻疮)

损伤达肌肉、骨骼,皮肤呈暗灰色,局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局部组织坏死分为干性和湿性,如合并感染则为湿性坏疽,愈后可导致功能障碍或致残。

中医病因病机

内因由于素体阳虚,气血不足;

外因是受外寒侵袭,导致寒凝肌肤,营卫不和,经脉阻隔,气血瘀滞所致。轻者皮肤经脉凝滞,成肿为斑,重者肌肉、筋骨、脉络气血凝滞不通而坏死成疮。

预防

1

加强锻炼,经常做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2

遇冷时注意防冻保暖,防止潮湿,宜舒适干燥,不穿过紧鞋袜。

3

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烤烘。

4

积极治疗相关系统性疾病。

5

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羊肉生姜最暖身,加强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

6

防治汗足症,可避免足部冻疮的发生。

物理保暖法

洗浴和按摩均可改善血液循环,睡前泡脚,每天睡前用热水泡手、泡脚,时间10-20min为宜,揉搓涌泉穴,以感受到热为限度。

冬季保暖小工具:如电热宝,小暖包,热水袋等,包裹后贴在近身处,随身取暖。

晒太阳:每天晒太阳有利于机体对钙质的吸收,当然也要采取适当防晒保护,应当注意冬天的紫外线也对皮肤会造成伤害。

穴位保暖法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凹陷中,属督脉穴可以调节全身阳经,也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交会穴。方法:用一手或两手交叉紧贴此穴,搓30次左右。

合谷穴:位于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属手阳明大肠经。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属足阳明胃经。

神阙穴:是一个长寿要穴,可以每天睡前,将我们的双手搓热放在肚脐,顺时针或逆时针交替按搓至发热。

阳池穴:位于腕背横纹中间,属手少阳三焦经。顾名思义此穴是阳气聚集的地方,刺激阳池穴,时间要长,用力要缓,双手交替按搓,可缓解手部冰凉症状。

保暖误区

暖气温度别太高:空调、暖气温度过高,室内外温差大,会让人感觉更冷,因此,室内温度最好适宜。

正确使用暖宝宝、热敷贴、热水袋、暖宫贴等取暖器具,不宜直接使用,最好裹条毛巾使用或选择外部加绒或加套款的,以防烧烫伤。

衣服不要裹太紧,每层衣服之间的空间具有良好的隔绝空气的作用,如果衣服层层裹紧,就会使衣服夹层之间的空气变少,保温不明显,反而更冷。

穿衣薄厚要适宜:衣服穿的过多、过厚重,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反而增加了散热,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就更怕冷。

不及时更换衣服:如果较长时间在高温度的地方或运动后出汗,则要及时更换最里层的汗湿衣服,以避免受凉。

冬季不宜穿长靴:冻疮好发于低温环境,本身末梢循环较差的人群,长靴会加重血液循环的难度,整个腿部对于冷的反应更加敏感易致冻疮。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冬季到了,很多人喜欢用热水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泡脚时间应维持在15分钟-30分钟左右即可。

不宜在寒冷环境中喝酒:酒能扩张微循环,导致散热增加,降低耐寒力。

治疗

治疗原则:以扩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中医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原则,以局部治疗为主。

快速复温迅速使病人脱离低温环境,并采用快速复温法,即将冻伤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5~7分钟,使皮肤颜色和感觉恢复正常。然后用无菌温盐水冲洗干净。冻伤的肢体应稍抬高,并将伤肢制动,以免加重组织损伤。

I度冻伤如发生肿胀和充血,应保持局部干燥、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数日后可痊愈。Il度冻伤局部用1%新洁尔灭消毒后用干软、清洁的敷料保暖;有水疱时,消毒局部皮肤,抽吸疱液,保留疱皮,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继发感染;有感染时换药,促进上皮生长。Ⅲ、IV度冻伤首先要保持创面的清洁、干燥,多采用暴露疗法;待坏死组织分界清楚后,可行清创术或植皮术;肢体严重坏疽者,可考虑截肢。局部皮损未破时,可用中药浸泡、外洗(桂枝30g干姜30g花椒30g艾叶30g红花15g当归15g地肤子30g经验方),洗后外涂冻疮膏、樟脑膏或外用辣椒酊、红灵酒;溃烂者外用百多邦或生肌玉红膏。

全身治疗、内服

①血管扩张剂:烟酸片、潘生丁片、-2(山莨菪碱)针或片;

②中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白芍、大枣、细辛、通草、甘草、黄芪、丹参、红花)

(稿件来源:陕医院名医馆)

本期统筹:孔群

本期编审:赵文

本期编辑:王双培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白殿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hwwrm.com/yfzl/9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