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宝宝做儿保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有些家长说宝宝头只喜欢转向一边,担心宝宝是不是“歪脖子”?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什么是“歪脖子”?
“歪脖子”医学名称为斜颈。先天性斜颈可以是肌肉型或非肌肉型的,非肌肉型斜颈的病因包括神经、眼科以及脊柱等相关病变引起的,我们这里主要讨论肌肉型斜颈。
先天性肌肉型斜颈是最常见的斜颈类型,发病率很低,约小于1%-3.9%,但如果肌肉型包括姿势性斜颈(姿势引起肌肉改变)的话,发病率则提升至16%。先天性斜颈的病因不明确,有研究发现它与胎位不正、产伤可能相关,而且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在男宝宝中比较多见(男女比例1.5:1)。
事实上,“歪脖子”不单只有宝宝喜欢转向一边的这一特点,我们只要认真排查,就可以把很多不必要的顾虑消除掉。
斜颈包括哪些症状?
●头偏向一侧;
●下巴指向头偏侧的对侧,例如,如果宝宝的头偏向左侧,那么下巴会指向右侧;
●头偏侧的颈部位置可能触及包块,例如,如果宝宝的头偏向左侧,那么在左侧的颈部可触及一包块;
●面部不对称。
我们也可以从时间、发现年龄及平时活动中找出斜颈的端倪:
●发生的时间:先天性肌肉型斜颈一般是亚急性的,就是逐渐被家长所发现的;而突然出现的斜颈一般代表有急性疾病或者创伤。
●发生的年龄:年龄可与斜颈的严重程度相关,胸锁乳突肌肿块类型一般在生后3个月内发现(平均为44天);肌肉型类型一般出现在一到六个月内(平均为天);姿势类型则在宝宝一到六个月时被发现(平均为天),后两个类型一般纠正只需要按摩或者功能锻炼,相对容易一些;
●喂养情况:斜颈的宝宝可能会出现不能双侧吸吮母乳的情况;
●仰卧时偏好一边(这是许多妈妈担心的原因);
●俯卧的时间很少:缺乏锻炼俯卧也会导致肌肉型斜颈的持续。
确定斜颈的宝宝需要进一步检查吗?
可能需要。医生会根据体检或者随访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影像学的检查,这些检查一般是超声检查,如果有进一步的疑问可能需要X光、CT或者磁共振等检查。这些检查能找出斜颈的病因从而帮助进一步治疗。
斜颈怎么治疗呢?
先天性斜颈有些可以自愈,但有些需要治疗,因为斜颈如果不能自行恢复可能会导致宝宝的面部不对称,如果造成面部不对称将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而且治疗有个体化差异,需要临床医生以及康复师检查、发生年龄以及病情程度等评价后再做决定,包括:
●家居治疗:治疗是否能在家居操作,与照顾宝宝的家长是否具备正确对宝宝进行伸展锻炼的能力有关。在家里对宝宝多做颈部肌肉运动(包括平时生活中的锻炼,如宝宝喜欢偏向右侧,妈妈可多使用右侧哺乳或喂养,让宝宝多向左扭头),促进宝宝头部方向和姿势的改变(如可转换宝宝睡床的方向,宝宝清醒时鼓励多趴),这有助于颈部肌肉的伸展运动;
●物理康复治疗:包括被动伸展肌肉、帮助颈部及脊柱运动支持等,这需要康复师的进一步指导。
以上两种治疗为一线治疗,都需要每隔2-4周再进行评估一次,严重的斜颈可能需要更密切的随访。
有一些辅助治疗,包括软质泡沫颈圈、管式支具等,虽然没有多大副作用,但尚未有循证支持,因此不推荐使用。
●外科手术治疗,多用于6-12个月的持续斜颈(颈部转动角度受限小于15度以及面部不对称)。
绝大数的先天性肌肉型斜颈都能在4-5个月的一线治疗后得到治愈。如果宝宝只是姿势的偏好导致斜颈,那么可以让宝宝清醒时多锻炼俯卧,喂养和睡眠时不能固定一边,那么发生的几率就会进一步减低,如果家长仍有疑问,建议向医生进一步咨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