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全部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六位和第八位。在全世界范围内,头颈部肿瘤每年的发病人数约为50-60万,死亡人数大概为30万。
近几年,我国头颈部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渐升高,其中,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速度也是最快的。甲状腺癌在头颈部肿瘤中占首位,约占30%左右。头颈部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属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十。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女性易患甲状腺癌
颈部肿瘤主要包括:甲状腺癌和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
甲状腺癌患者以女性多见,20~40岁为高发年龄,50岁以后发病则明显下降。
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的生存率有很大的区别,对于偏良性的,生存率很高,如甲状腺乳头状癌10年生存率约为74~95%,滤泡状癌为43~95%。
对于恶性程度高的未分化甲状腺癌的生存率很低,2年生存率也只有10%左右。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是指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转移,但原发病灶无法确定的,仅占头颈部肿瘤的3~11%,年发病率约为0.34/10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一般为55~65岁。
报道的生存率有很大的差别,5年生存率23~70%。甲状腺癌由于早期除颈部包块影响美观外无其他症状,有的恶性肿瘤恶变前是良性肿瘤,长期存在并只是缓慢增长,容易被患者忽视,等癌肿增大时再就医,往往已经转移。
因此,如有以下症状:颈前肿物,合并出血可迅速增大;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压迫神经或气管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均应该第一时间选择就医。
鼻咽癌发病率较高
耳鼻喉科肿瘤主要有鼻咽癌、喉癌、鼻腔和鼻窦肿瘤等。
鼻咽癌在世界范围内总体发病率较低,但在我国发病率比较高,北方地区约2~3/10万,而南方高发地区能到30/10万。男性多于女性,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40~60岁为高峰年龄。
总的5年生存率在40%左右,其中I~II期的能达到60%,而III~IV期则只有20~40%。喉癌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发病率约为2~3/10万,发病年龄多集中在50~70岁,也是男性多于女性。喉癌的生存率因肿瘤发生的部位和分期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对于早期的声门癌5年生存率可达到80~90%,而早期的声门上癌5年生存率为60~80%。
鼻腔和鼻窦肿瘤较为少见,约占头颈部肿瘤的10%左右,其中鼻腔恶性肿瘤最多见,约占整个鼻腔和鼻窦肿瘤的一半,鼻窦肿瘤中,上颌窦癌发病率最高,约占80%左右。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高发年龄为40~60岁。
预后差别很大,早期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约60%左右,晚期为20~30%。鼻咽癌在我国广东,广西,湖南和福建四省高发,与遗传因素有明显关系。早期症状有:回吸带血鼻涕,头痛,分泌性中耳炎等。
长期吸烟,饮酒,长期在空气污染中生活,工作者易患喉癌。喉癌和其他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如肺癌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污染日趋严重,吸烟人群增加。二手烟同样会导致喉癌,吸烟+饮酒会使喉癌发病率成倍增加。
警惕陌生的恶性肿瘤
口腔颌面部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5%~20%左右,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的之一,包括的肿瘤也比较多,主要有唇癌、舌癌、口底癌、齿龈癌、颊粘膜癌等。
总体上男性略多于女性,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50~70%,出现淋巴结转移了,则生存率下降约30~50%。由于种族、生活习惯、生活环境、饮食等的各方面的差异,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国外还是有差别的,主要表现在发病率、发病年龄、性别构成的差异上。
例如鼻咽癌好发于黄种人,而白种人则发病率比较低。口腔癌患病高峰年龄,在西方是50~70岁,而我国为40~60岁,比国外早10岁左右。这些都说明国内外头颈部肿瘤的发病还是存在差别的。
头颈肿瘤的诊断方法
头颈部肿瘤最主要的诊断方法是体检诊断,通过仔细的询问病史,结合严密的头颈部各个区域的望诊、触诊,有经验的头颈肿瘤专科医生可以通过肿瘤的外形,部位,相关功能的障碍及淋巴引流的区域,得出一个初步的诊断。
然后结合影像学检查,例如:B超、CT、MRI、DSA等,结合核医学分子影像学检查手段PET等技术,进一步的明确诊断,如果要确诊治疗的话,就需要通过活组织检查来明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检术,利用钳取、切取或针吸的方式得到肿瘤组织的标本,通过一系列的病理诊断步骤或是手术中的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
早期及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治疗
头颈肿瘤治疗的"四驾马车":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免疫治疗。
为了达到最大程度地保存生理特性及生活质量,同时实现肿瘤控制的目标,治疗前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状况、肿瘤部位、TNM分期及病理类型,同时权衡所有治疗方式的利弊。
如果手术对功能和美容的影响较小,则手术为推荐首选治疗,否则应推荐首选放射治疗。
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喉癌、口咽癌、下咽癌:
1、手术+放疗(喉癌患者以及那些原发灶切除后可以保留或重建喉功能的患者适于这种治疗)。
2、同步放化疗(顺铂)+挽救性手术(如有残留)。
3、诱导化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手术。
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肿瘤:同步放化疗,或诱导化疗+放疗联合或不联合同步化疗。
对不适合行上述治疗的患者,西妥昔单抗+放疗仍然是最佳的替代治疗选择。
复发和(或)转移头颈部鳞癌的治疗
一线治疗推荐:铂类/5-FU联合西妥昔单抗;铂类/紫杉类联合西妥昔单抗(无法耐受5-FU的患者);紫杉类联合西妥昔单抗(无法耐受铂类的患者);铂类联合5-FU/紫杉类;或单药铂类、紫杉类、甲氨蝶呤、西妥昔单抗等单药(无法耐受联合治疗的患者)。
二线/治疗推荐:紫杉类联合西妥昔单抗(未使用过紫杉类的患者);西妥昔单抗单药(未使用过西妥昔单抗的患者);其他一线治疗未使用过的化疗单药。
对于功能状态较差(PS评分2)患者的推荐治疗:最佳支持治疗。
鼻咽癌的治疗
对于早期患者:单纯根治性放疗联合/不联合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是合理的,但建议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明确化疗的作用。
对于局部晚期病变:放疗联合/不联合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同步辅助化疗。在有条件的患者中,可在标准放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西妥昔单抗。
免疫治疗:头颈肿瘤由于其免疫抑制状态以及携带高突变负荷,对免疫治疗的应答好。目前我国已上市的PD1抑制剂Keytruda和Opdivo在头颈鳞癌中的临床试验均已表现出显著的有效性。肿瘤与免疫细胞的PD-L1表达与预后呈现正相关性,并且HPV阳性的头颈鳞癌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的响应率要高于阴性患者。
护理
口腔护理:
由于放化疗的副作用对口腔黏膜所致的损伤的患者,需要保持口腔清洁,先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去除口腔中分泌物,饭后、睡前30min再使用药物含漱液漱口,药液保留在口腔内5~10min再吐出,已经发生口腔溃疡的患者含漱的次数要增加,1~2h一次。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避免生硬、粗糙、酸辣、刺激性强及过冷过热的食物,避免黏膜损伤而加重感染。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进食流质饮食,对于疼痛难忍的患者可在进食前服用止痛药,待疼痛症状减轻后再进食,不能进食者,可选用静脉高营养纠正负氮平衡,减少蛋白质消耗。
吞咽护理:
喉癌病人术后在进食时容易产生呛咳或误咽的危险,应帮助病人进行。
吞咽训练:
将食物调成糊状,病人取坐位,头略向前倾,在吞咽时用手指按压颈前区,如此反复,直至吞咽时无呛咳为止。
患者随访
随访些什么内容?
随访的主要内容是医师的体检,医师应认真检查局部有否复发,治疗后的器官功能如何,颈部有无转移的淋巴结。
其次是定期检查胸片,因为肺部是头颈部远处转移的主要器官之一,对主诉有固定骨疼痛的病人要做同位素骨扫描,排除骨转移的可能。
再次是超声波检查肝脏。因肝脏亦是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对有声嘶、咯血或进食梗阻者应加做内窥镜检查,对某些肿瘤可以进行生化检测,如鼻咽癌患者应定期检查VCA—IgA(EB病毒抗原),甲状腺癌患者检查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检测降钙素、癌胚抗原。
以上指标升高,意味着肿瘤复发的可能,要引起高度重视。炎症性及畸形性疾患的随访,主要防止局部粘连、复发与重建功能的移位等。
随访期限有何讲究?
原则上终身随访,一般在治疗结束的第一年内,三个月一次,第二年六个月一次,第三年以后一年至少一次,当然患者出现与肿瘤治疗有关的不适,医院就诊。
专家介绍
薛恺
上海医院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头颈/淋巴瘤专业组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科普与人文委员会委员
美国RoswellParkCancerInstitute访问学者
第54届美国血液年会ASH年会口头报告两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组长单位Co-PI
CC-RD1研究(R-GDP+西达本胺治疗R/R-DLBCL)主要研究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恶性淋巴瘤》第二版一章节编者
擅长淋巴瘤和头颈部肿瘤的规范治疗和临床研究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
1
END
1
转自丨常笑健康
作者丨薛恺
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