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常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不适,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程迁延,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又易因饮食不当诱发复发或加重,甚至对食物产生惧怕心理,造成恶性循环。那么,患者如何才能“吃得更好”呢?
该病的类型、病变范围、病情等存在个体差异,饮食建议有所不同。除必须禁食咖啡、浓茶、酒精及生冷、油炸、辛辣食物外,可按疾病的活动期与缓解期划分,遵循以下原则:
1、活动期:低渣低纤维、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少食多餐。
活动期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明显,仅可进食白面包、米饭、面条等低渣低纤维食物,减少肠道刺激,饮用盐水、果汁、营养饮料,尝试去油肉汤、蒸熟的鱼等补充水分和营养。若病情严重,甚至需禁食,必须通过肠外营养支持。该期患者多需住院调理,可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最合适的饮食。
2、过渡期:向平衡膳食过渡。
病情逐渐好转时,可分次、少量加入曾经耐受的食物,如煮熟的瘦肉、蔬菜等,顺利过渡到缓解期状态。
3、缓解期:平衡膳食。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排除饮食”、“半素食饮食”等方案,但尚未充分证实其有效性。由于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过度限制饮食会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仍提倡平衡膳食,保证充足营养。但并非毫无顾忌地进食。可选择瘦肉、鱼、蛋等食物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进食适量蔬菜水果及含钙丰富的食品。注意保证食物新鲜,烹调方法适当(蒸煮为主),避免不必要的调味品,以免刺激肠道,影响吸收。众多学者发现,低FODMAP饮食能够有效缓解肠道不适症状(FODMAP是一组人体吸收较差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包括果糖、果聚糖、乳糖、多元醇及半乳糖寡糖),此类食物包括瘦肉、香蕉、葡萄、白菜、胡萝卜等,可有倾向性地选择。由于肠道的慢性炎症及吸收不良,可造成钙、铁、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缺乏,需个体化补充营养。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和病变仅累及直肠的患者,推荐高纤维饮食,防止便秘等不良症状。而克罗恩病、肠道切除术后的患者,进食后可能因脂肪吸收障碍等导致腹泻,需适当限制高脂、高纤维食物。当患者存在肠道狭窄时,应避免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引起肠道梗阻。
在长期病程中,患者需作好饮食日记(如表1),及时排除不耐受食物,依据变化情况及治疗经过,调整最合适的饮食方案。若仍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表1:
时间
进食食物
胃肠反应
排便情况
其他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恰当的食物,目前仅为控制疾病的补充措施。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仍为药物治疗,包括水杨酸类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随着逐步深入的研究,粪菌移植等治疗方法被提出和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疗效。期待经过规范的诊疗和医患双方的配合,更多患者能够达到临床长期缓解状态。
参考:1.Dietandnutritionalfactorsininflammatoryboweldiseases.WorldJGastroenterol,January21;22(3):-
2.RoleofDietinInflammatoryBowelDisease.AnnNutrMetab;68(suppl1):33-41
张观坡林燕芳